我市首批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员挂职干部出色完成代办任务
发布日期: 2009- 07- 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管办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办事 特别能奉献
我市首批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员挂职干部出色完成代办任务
2009-07-01《杭州日报》第一版
通讯员 杭组文 徐建钢 记者 王夏斐
 
 

    一年前的今天,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敢为人先,在全国率先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
    一年前的今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选调,全市547名中青年干部担任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员,担当起破解“办事难”的重任。
    一年后的今天,党的生日来临之际,547名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员挂职干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推进了项目。共受理代办项目3462个,办结项目978个,代办员共上门服务9566批16430人次,联系审批部门7789家(次),参加协调(含会议)1735次,完成审批事项8556项,解决疑难问题1430个,使一批久推不动的难点项目成功办结。
    ——锻炼了队伍。代办一线已成为挂职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磨炼作风的大考场、历练能力的大课堂。仅市本级110名代办员挂职干部中,有20多名被提拔使用,33名被评为优秀代办员挂职干部,17名被评为2008年度优秀公务员,19名受到代办员临时党委的表彰。
    ——优化了政风。代办制的推行,加快了审批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体现了廉洁高效,展示了杭州优良的投资环境和政府形象。市本级代办员收到业主赠送的感谢信17封、锦旗11面,拒收业主礼物价值3 万多元,谢绝业主宴请不计其数。我市代办制被评为2008年度浙江省“政风建设十大新事”之一。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高度评价代办员挂职干部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办事、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2008年是我市首次选派干部挂职担任代办员,如何开好头,打好基础非常重要。
    市本级专门成立了挂职干部临时党委,负责全市代办员挂职干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市本级110名挂职干部按照部门(系统)分成7个代办组,组建7个临时党支部。挂职干部临时党委每月召开1-2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支部坚持半月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周一次组织生活,积极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同时,市委组织部根据市委要求,结合代办员挂职干部管理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代办员挂职干部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还专门制定了工作进度月报制度,每月一次向市委、市政府专报工作进度及成效。为使挂职干部在代办服务中更好地把实践锻炼与理论提升结合起来,市委组织部还把代办员挂职干部编入市委党校中青三班,于上岗前、挂职中期和结束时分三次到市委党校集中学习培训,在党性修养、调研报告撰写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市委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对选派干部挂职担任代办员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商量,并成立了市代办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市委组织部根据市委指示要求,把这项工作作为继选派中青年干部到重点工程挂职锻炼后又一项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严密组织,落实责任,确保实效。市行政服务中心积极配合,及时组建领导架构,并在较短时间内落实了办公场地和办公用品。各区、县(市)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参照市里模式,相应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了挂职干部临时党组织制度。
    挂职期间,市委领导始终关心关注代办员挂职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先后27次对挂职干部上报的调研文章、心得体会等作出批示。今年6月8日,王国平书记亲自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看望全体挂职干部,并与挂职干部亲切座谈交流,给挂职干部以极大的鼓励。市长蔡奇经常过问代办工作,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时多次强调要把我市代办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市委副书记王金财先后3次到市、区两级代办中心看望挂职干部,调研代办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跃敏等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先后10多次到挂职一线看望、慰问、座谈,了解挂职工作情况,及时对代办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甘于吃苦善于解难 努力提升投资环境
    做好代办工作,首先要当好“宣传员”。全体代办员挂职干部无论到机关部门,还是到企业社区,都能积极宣传杭州的代办制,宣传杭州的好政策,使企业、业主进一步加深了对代办工作的了解,认识到代办制是一项政府出人、政府买单、政府承诺、业主得益的好制度,使代办制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市内外有了相当的知名度。特别是去年底以来,市委组织部专门组织挂职干部开展“为企业送温暖”、“为企业送服务”活动,百名挂职干部深入百余家企业送服务送温暖,向企业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帮助企业减负渡难关的14项政策,宣讲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向企业赠送市委组织部编印的《杭州市扶持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汇编》、《杭州市财政扶持企业政策汇编》等有关政策规定,鼓励企业增强信心,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尽快渡过难关。挂职干部临时党委专门抽调挂职干部组建了报道组,创编了《代办简报》,及时宣传挂职干部,反映工作成果,报道组先后采编《代办简报》110期,在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人民网、浙江日报等媒体刊载新闻稿件40余篇。北京、上海、南京、黑龙江、广州等省市兄弟部门都慕名赶来考察取经。
    做好代办工作,更要当好“服务员”。一年来,全体挂职干部想业主所想,急业主所急,发扬“5+2”、“白+黑”精神,切实做到为在杭投资者在金融危机下减负渡难关保驾护航。特别是今年4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发出“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号召后,挂职干部立即响应,在巩固深化“为企业送温暖”活动成效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百名代办员服务百家工业企业”专项行动,深入企业,释疑解难。挂职干部邵煜琦代办的杭州东顺染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厂房扩建(二期)项目,项目问题涉及多个审批部门,在他的积极协调下,及时化解了部门之间的矛盾,原本需要13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审批,到正式进件后只用了3天时间就办理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圆满办结。业主专门送来锦旗,受到王金财副书记的批示:实践证明,只要付出,就有回报。锦旗也是一种回报。向此项目代办的同志表示祝贺。挂职干部吴维康、应晓东等代办的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生产厂房扩建项目,因设计方案问题一直未能通过审批,他们主动与审批部门沟通协调,提出修改设计方案,比原计划提前5个月开工建设,受到业主单位的赞扬。
    做好代办工作,还要当好“调研员”。一年来,全体挂职干部深入企业,了解项目,调查研究,共完成各类调研文章64篇,案例分析、挂职体会等100多篇,提出合理化建议164条,其中78条建议被采纳。挂职干部蓝杰等撰写的《建设项目审批技术中介现状及对策建议》一文,对建设项目审批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到王国平书记的高度赞扬和批示;由发改委和教育系统组撰写的《完善行政审批电子服务平台的几点思考》、市建委、政法系统组撰写的《杭州市投资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运行机制的探索》等调研文章,受到专家的充分认可,为我市行政审批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实现效果事半功倍
    通过推行代办制,原先停顿的项目动了起来,进展缓慢的项目快了起来,长期搁置的“老大难”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项目的实际办结时间平均提前了30%左右,还有近20个搁置1年以上的投资项目得到实质性推进。如,香港永恒国际商务中心项目审批因各种原因被耽搁长达五年之久,挂职干部、下城地税分局局长张瑾等代办员接手代办任务后,全力以赴,高效代办,上门协调52次,电话沟通71次,不到三个月就成功办结项目,在社会产生良好的反响;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工程、国家海洋第二研究所科研实验楼、市公安局特警综合训练基地扩建、大清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商业用房、“拆迁安置房”、“农转居”等一批市重点项目,进入代办程序后进展良好,项目审批与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得到了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许多业主单位一再表示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好制度、好政策。
    完善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体系既是有效实施代办制的重要前提,又是代办制实施的主要目标之一。全体代办员挂职干部在提供服务的同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在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效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设想,为进一步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项目审批服务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跃敏认为,服务科学发展是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选派中青年干部到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岗位挂职锻炼,既切合当前我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和转危为机、跨越发展的实际需要,也符合新形势下中央对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新要求,无论从推动工作,还是培养干部,都实现了双赢,可以说是抓住了当前我市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牛鼻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升理念改进作风 干部素质得到锻炼
    “越是艰难困苦,越能锻炼人,越能考验人。代办岗位是拓宽视野的教科书,是实践锻炼的磨刀石。经过一年来的磨炼和洗礼,我们经受住了全新工作环境、全新业务工作和社会压力的考验。”这是我市首批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员挂职干部的普遍感受。
    “原来感觉自己业务能力还不错,当了代办员后,才发现知识的缺乏和能力的不足,经过一年的挂职,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受益匪浅。”挂职干部、市粮食局监督管理处处长李金芳说,重大投资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矛盾多、情况复杂,挂职干部经常要面对面地与企业、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通过实践的摸爬滚打,挂职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协调各方利益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通过参与代办服务,广大挂职干部还学会了换位思考,对改变机关作风、提升办事效能有了更深的体会,进一步增强了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挂职干部、西湖规划分局副局长邱钢深有体会:以前曾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在办事中心工作过近三年时间,而今天作为一名代办员来这里工作,感触颇深,从柜台内到柜台外,由以前的审批人员转变成为业主代办项目的代办员,角色的转换,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是一种积累,对业主办事难、办事烦有深刻的体会。她表示,回到原工作岗位后,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借鉴代办工作经验,运用过硬的专业本领,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重大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一样,都是城市的基层一线,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同时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处理问题难度较大,选择重大投资项目代办审批作为挂职岗位,既因地适宜,节约了成本,同时又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出成效,是培养干部的好阵地。实践证明,选派干部挂职担任代办员,是推进项目落地的“撒手锏”,是服务企业的助推器;也是在实践一线培养锻炼干部的“撒手锏”,是增强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助推器,代办制已成为杭州的又一张“金名片”。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市首批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员挂职干部出色完成代办任务
发布时间:2009-07-10 04:07
信息来源:市审管办 浏览量: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办事 特别能奉献
我市首批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员挂职干部出色完成代办任务
2009-07-01《杭州日报》第一版
通讯员 杭组文 徐建钢 记者 王夏斐
 
 

    一年前的今天,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敢为人先,在全国率先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
    一年前的今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选调,全市547名中青年干部担任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员,担当起破解“办事难”的重任。
    一年后的今天,党的生日来临之际,547名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员挂职干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推进了项目。共受理代办项目3462个,办结项目978个,代办员共上门服务9566批16430人次,联系审批部门7789家(次),参加协调(含会议)1735次,完成审批事项8556项,解决疑难问题1430个,使一批久推不动的难点项目成功办结。
    ——锻炼了队伍。代办一线已成为挂职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磨炼作风的大考场、历练能力的大课堂。仅市本级110名代办员挂职干部中,有20多名被提拔使用,33名被评为优秀代办员挂职干部,17名被评为2008年度优秀公务员,19名受到代办员临时党委的表彰。
    ——优化了政风。代办制的推行,加快了审批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体现了廉洁高效,展示了杭州优良的投资环境和政府形象。市本级代办员收到业主赠送的感谢信17封、锦旗11面,拒收业主礼物价值3 万多元,谢绝业主宴请不计其数。我市代办制被评为2008年度浙江省“政风建设十大新事”之一。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高度评价代办员挂职干部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办事、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2008年是我市首次选派干部挂职担任代办员,如何开好头,打好基础非常重要。
    市本级专门成立了挂职干部临时党委,负责全市代办员挂职干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市本级110名挂职干部按照部门(系统)分成7个代办组,组建7个临时党支部。挂职干部临时党委每月召开1-2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支部坚持半月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周一次组织生活,积极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同时,市委组织部根据市委要求,结合代办员挂职干部管理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代办员挂职干部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还专门制定了工作进度月报制度,每月一次向市委、市政府专报工作进度及成效。为使挂职干部在代办服务中更好地把实践锻炼与理论提升结合起来,市委组织部还把代办员挂职干部编入市委党校中青三班,于上岗前、挂职中期和结束时分三次到市委党校集中学习培训,在党性修养、调研报告撰写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市委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对选派干部挂职担任代办员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商量,并成立了市代办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市委组织部根据市委指示要求,把这项工作作为继选派中青年干部到重点工程挂职锻炼后又一项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严密组织,落实责任,确保实效。市行政服务中心积极配合,及时组建领导架构,并在较短时间内落实了办公场地和办公用品。各区、县(市)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参照市里模式,相应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了挂职干部临时党组织制度。
    挂职期间,市委领导始终关心关注代办员挂职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先后27次对挂职干部上报的调研文章、心得体会等作出批示。今年6月8日,王国平书记亲自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看望全体挂职干部,并与挂职干部亲切座谈交流,给挂职干部以极大的鼓励。市长蔡奇经常过问代办工作,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时多次强调要把我市代办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市委副书记王金财先后3次到市、区两级代办中心看望挂职干部,调研代办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跃敏等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先后10多次到挂职一线看望、慰问、座谈,了解挂职工作情况,及时对代办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甘于吃苦善于解难 努力提升投资环境
    做好代办工作,首先要当好“宣传员”。全体代办员挂职干部无论到机关部门,还是到企业社区,都能积极宣传杭州的代办制,宣传杭州的好政策,使企业、业主进一步加深了对代办工作的了解,认识到代办制是一项政府出人、政府买单、政府承诺、业主得益的好制度,使代办制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市内外有了相当的知名度。特别是去年底以来,市委组织部专门组织挂职干部开展“为企业送温暖”、“为企业送服务”活动,百名挂职干部深入百余家企业送服务送温暖,向企业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帮助企业减负渡难关的14项政策,宣讲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向企业赠送市委组织部编印的《杭州市扶持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汇编》、《杭州市财政扶持企业政策汇编》等有关政策规定,鼓励企业增强信心,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尽快渡过难关。挂职干部临时党委专门抽调挂职干部组建了报道组,创编了《代办简报》,及时宣传挂职干部,反映工作成果,报道组先后采编《代办简报》110期,在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人民网、浙江日报等媒体刊载新闻稿件40余篇。北京、上海、南京、黑龙江、广州等省市兄弟部门都慕名赶来考察取经。
    做好代办工作,更要当好“服务员”。一年来,全体挂职干部想业主所想,急业主所急,发扬“5+2”、“白+黑”精神,切实做到为在杭投资者在金融危机下减负渡难关保驾护航。特别是今年4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发出“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号召后,挂职干部立即响应,在巩固深化“为企业送温暖”活动成效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百名代办员服务百家工业企业”专项行动,深入企业,释疑解难。挂职干部邵煜琦代办的杭州东顺染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厂房扩建(二期)项目,项目问题涉及多个审批部门,在他的积极协调下,及时化解了部门之间的矛盾,原本需要13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审批,到正式进件后只用了3天时间就办理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圆满办结。业主专门送来锦旗,受到王金财副书记的批示:实践证明,只要付出,就有回报。锦旗也是一种回报。向此项目代办的同志表示祝贺。挂职干部吴维康、应晓东等代办的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生产厂房扩建项目,因设计方案问题一直未能通过审批,他们主动与审批部门沟通协调,提出修改设计方案,比原计划提前5个月开工建设,受到业主单位的赞扬。
    做好代办工作,还要当好“调研员”。一年来,全体挂职干部深入企业,了解项目,调查研究,共完成各类调研文章64篇,案例分析、挂职体会等100多篇,提出合理化建议164条,其中78条建议被采纳。挂职干部蓝杰等撰写的《建设项目审批技术中介现状及对策建议》一文,对建设项目审批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到王国平书记的高度赞扬和批示;由发改委和教育系统组撰写的《完善行政审批电子服务平台的几点思考》、市建委、政法系统组撰写的《杭州市投资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运行机制的探索》等调研文章,受到专家的充分认可,为我市行政审批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实现效果事半功倍
    通过推行代办制,原先停顿的项目动了起来,进展缓慢的项目快了起来,长期搁置的“老大难”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项目的实际办结时间平均提前了30%左右,还有近20个搁置1年以上的投资项目得到实质性推进。如,香港永恒国际商务中心项目审批因各种原因被耽搁长达五年之久,挂职干部、下城地税分局局长张瑾等代办员接手代办任务后,全力以赴,高效代办,上门协调52次,电话沟通71次,不到三个月就成功办结项目,在社会产生良好的反响;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工程、国家海洋第二研究所科研实验楼、市公安局特警综合训练基地扩建、大清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商业用房、“拆迁安置房”、“农转居”等一批市重点项目,进入代办程序后进展良好,项目审批与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得到了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许多业主单位一再表示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好制度、好政策。
    完善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体系既是有效实施代办制的重要前提,又是代办制实施的主要目标之一。全体代办员挂职干部在提供服务的同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在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效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设想,为进一步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项目审批服务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跃敏认为,服务科学发展是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选派中青年干部到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岗位挂职锻炼,既切合当前我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和转危为机、跨越发展的实际需要,也符合新形势下中央对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新要求,无论从推动工作,还是培养干部,都实现了双赢,可以说是抓住了当前我市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牛鼻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升理念改进作风 干部素质得到锻炼
    “越是艰难困苦,越能锻炼人,越能考验人。代办岗位是拓宽视野的教科书,是实践锻炼的磨刀石。经过一年来的磨炼和洗礼,我们经受住了全新工作环境、全新业务工作和社会压力的考验。”这是我市首批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员挂职干部的普遍感受。
    “原来感觉自己业务能力还不错,当了代办员后,才发现知识的缺乏和能力的不足,经过一年的挂职,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受益匪浅。”挂职干部、市粮食局监督管理处处长李金芳说,重大投资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矛盾多、情况复杂,挂职干部经常要面对面地与企业、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通过实践的摸爬滚打,挂职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协调各方利益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通过参与代办服务,广大挂职干部还学会了换位思考,对改变机关作风、提升办事效能有了更深的体会,进一步增强了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挂职干部、西湖规划分局副局长邱钢深有体会:以前曾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在办事中心工作过近三年时间,而今天作为一名代办员来这里工作,感触颇深,从柜台内到柜台外,由以前的审批人员转变成为业主代办项目的代办员,角色的转换,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是一种积累,对业主办事难、办事烦有深刻的体会。她表示,回到原工作岗位后,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借鉴代办工作经验,运用过硬的专业本领,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重大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一样,都是城市的基层一线,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同时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处理问题难度较大,选择重大投资项目代办审批作为挂职岗位,既因地适宜,节约了成本,同时又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出成效,是培养干部的好阵地。实践证明,选派干部挂职担任代办员,是推进项目落地的“撒手锏”,是服务企业的助推器;也是在实践一线培养锻炼干部的“撒手锏”,是增强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助推器,代办制已成为杭州的又一张“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