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遍地开花”——下城国土分局窗口让群众体验不动产登记“3.0+”服务
发布日期: 2016- 11- 0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管办

10月的杭州细雨绵绵,在三塘小区的一间办公室里,办理不动产登记的群众,却丝毫不受天气的影响,捧着到手的“红本本”喜笑颜开。“家门口办理,很好,很给力!”领到不动产权证书的群众对国土下城分局的的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这已经不是下城分局窗口第一次组织不动产登记上门服务,对下城分局来讲,上门服务早已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2016年,是不动产登记的落地之年,年底之前要完成“发新停旧”的任务。这项新的任务,新的服务,杭州市在6月1日全面启动,学习探索4个月之后,如今下城区不但实现了稳妥推进,有序办理,让这项全新的工作,真正的“落地生根”。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了服务形式,通过“上门服务常态化”,使本该在窗口办理的“不动产登记”走进社区,“遍地开花”。

一、“试点上门”广受好评,“常态服务”初显规模

8月份,杭州的天气十分闷热,下城区杭氧地块的回迁安置房新德佳苑出现了大批量有办证需要的群众。下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的不动产登记窗口,受理压力剧增,办证大厅的群众络绎不绝,天气又十分炎热,考虑到群众的办证体验。下城分局召开会议,研究“发明”了上门登记受理的方式,并通过和新德佳苑协调,确定了办公场所、上门工作人员,在新德佳苑1号楼成立了“新德佳苑不动产登记受理点。”通过公告,布告等多种方式,向办证群众广泛告知。

在这间小小的受理点,前来办证的回迁户们排起了长队。回迁户们带着结婚证、身份证等一个接着一个填写表格、确认身份。“从前无论是填表格,还是确认身份以及相关证件都要去区里的办事大厅,现在在这里能一站式搞定。”工作人员在办理手续完成之后,还会把证书亲自送到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家里。新德佳苑90多岁的宣秀凤老人是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的第一位老人。从“受理”到“领证”,在下城区不存在“最后一公里”距离。这次设立“社区受理点”上门服务,受到了新德佳苑群众的广泛好评,甚至有群众自发购买饮料前来慰问。这次的“服务升级”不但给群众带去了便利,也让下城分局对不动产登记工作和政府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上门服务”是下城分局服务的名片,只有百姓的“金口碑”才能让这张名片熠熠生辉。

二、“多点办理”一致点赞,“常态服务”水到渠成

8月份之后,下城区的不动产登记工作,有了“更大的舞台”。有了百姓的好评和支持,下城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也有了更大的压力和动力。下城区撤村建居已10年有余,城中村改造工作也如火如荼,回迁安置的高峰,也是不动产登记的高峰。有了上次的经验,下城分局在三塘、西文、石桥三个回迁安置较为集中的社区,均设置了办公点,服务了近150户安置户,完成了600余套的房产办理。

三、“创新形式”走在前列,服务百姓践行初衷

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的初衷之一,就是便民利民、服务群众。让百姓体验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是不动产登记的应有之义和应予践行的宗旨,否则,这项改革就难言成功。有鉴于此,下城分局尽全力提升服务等次,将不动产登记送到了百姓的家门口,并已长期驻扎,巡回办公。通过不动产登记的“常态化上门窗口”让百姓切身体验政策效能和改革红利。也透过这个“常态化窗口”去印证“改革的初心”。

按照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部署,下城分局超前谋划自我加压,准确把握下城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新形势,和下城百姓的新需要,走出了不动产登记的新步伐。

(下城区审管办)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落地生根、遍地开花”——下城国土分局窗口让群众体验不动产登记“3.0+”服务
发布时间:2016-11-02 00:00
信息来源:市审管办 浏览量:

10月的杭州细雨绵绵,在三塘小区的一间办公室里,办理不动产登记的群众,却丝毫不受天气的影响,捧着到手的“红本本”喜笑颜开。“家门口办理,很好,很给力!”领到不动产权证书的群众对国土下城分局的的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这已经不是下城分局窗口第一次组织不动产登记上门服务,对下城分局来讲,上门服务早已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2016年,是不动产登记的落地之年,年底之前要完成“发新停旧”的任务。这项新的任务,新的服务,杭州市在6月1日全面启动,学习探索4个月之后,如今下城区不但实现了稳妥推进,有序办理,让这项全新的工作,真正的“落地生根”。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了服务形式,通过“上门服务常态化”,使本该在窗口办理的“不动产登记”走进社区,“遍地开花”。

一、“试点上门”广受好评,“常态服务”初显规模

8月份,杭州的天气十分闷热,下城区杭氧地块的回迁安置房新德佳苑出现了大批量有办证需要的群众。下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的不动产登记窗口,受理压力剧增,办证大厅的群众络绎不绝,天气又十分炎热,考虑到群众的办证体验。下城分局召开会议,研究“发明”了上门登记受理的方式,并通过和新德佳苑协调,确定了办公场所、上门工作人员,在新德佳苑1号楼成立了“新德佳苑不动产登记受理点。”通过公告,布告等多种方式,向办证群众广泛告知。

在这间小小的受理点,前来办证的回迁户们排起了长队。回迁户们带着结婚证、身份证等一个接着一个填写表格、确认身份。“从前无论是填表格,还是确认身份以及相关证件都要去区里的办事大厅,现在在这里能一站式搞定。”工作人员在办理手续完成之后,还会把证书亲自送到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家里。新德佳苑90多岁的宣秀凤老人是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的第一位老人。从“受理”到“领证”,在下城区不存在“最后一公里”距离。这次设立“社区受理点”上门服务,受到了新德佳苑群众的广泛好评,甚至有群众自发购买饮料前来慰问。这次的“服务升级”不但给群众带去了便利,也让下城分局对不动产登记工作和政府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上门服务”是下城分局服务的名片,只有百姓的“金口碑”才能让这张名片熠熠生辉。

二、“多点办理”一致点赞,“常态服务”水到渠成

8月份之后,下城区的不动产登记工作,有了“更大的舞台”。有了百姓的好评和支持,下城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也有了更大的压力和动力。下城区撤村建居已10年有余,城中村改造工作也如火如荼,回迁安置的高峰,也是不动产登记的高峰。有了上次的经验,下城分局在三塘、西文、石桥三个回迁安置较为集中的社区,均设置了办公点,服务了近150户安置户,完成了600余套的房产办理。

三、“创新形式”走在前列,服务百姓践行初衷

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的初衷之一,就是便民利民、服务群众。让百姓体验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是不动产登记的应有之义和应予践行的宗旨,否则,这项改革就难言成功。有鉴于此,下城分局尽全力提升服务等次,将不动产登记送到了百姓的家门口,并已长期驻扎,巡回办公。通过不动产登记的“常态化上门窗口”让百姓切身体验政策效能和改革红利。也透过这个“常态化窗口”去印证“改革的初心”。

按照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部署,下城分局超前谋划自我加压,准确把握下城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新形势,和下城百姓的新需要,走出了不动产登记的新步伐。

(下城区审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