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初,浙江省提出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提出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标。高新区(滨江)作为创新创业的高地,再次先行一步,成为服务企业和群众的高地。
日前,区行政服务中心紧盯“最多跑一次,滨江要先行”目标,第一时间与全区各业务部门开展再对接、再梳理、再确认工作,通过简化程序、联合联办、网上申报、快递送达等方式,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的办事事项,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第一轮共梳理汇总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技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备案、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受理、地名门牌撤销等全区“最多跑一次”的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共355项。近日,滨江区行政服务中心又传来好消息,滨江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公布,共150项。这是中心再次与全区各部门开展再对接、再梳理、再确认工作,只要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上述事项可以一次性办结。
设立公司“跑一次”就是这505个事项之一。从3月1日开始,来杭州高新区(滨江)行政服务中心领取或者变更营业执照的企业,都可以免费获得一个配套的电子营业执照(数字证书)。
当天上午,杭州星标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章东琴从滨江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纸质营业执照的同时,就拿到了企业专属的电子营业执照(数字证书)。
这个电子营业执照(数字证书),与网银U盾有些类似,是企业的一个“身份认证”。
“有了这个电子营业执照(数字证书),企业除了可以在网上办理年报等事项外,在工商变更网上申请时,用它就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确认文书、生成电子签章,不用再打印出来加盖传统公章。”杭州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中心负责人王汀告诉记者,为让百姓和企业“最多跑一次”,滨江结合高新区企业多的特点,正在积极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
作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高新区(滨江)集聚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全省创新创业高地,每个工作日新增企业20多家。除了给全区企业免费发放电子营业执照(数字证书),滨江还有推出了很多电子化登记措施,方便企业办事。
2016年下半年,高新区(滨江)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从那时开始,想要在高新区(滨江)设立新公司,申请人只要登录该系统,输入欲注册的公司名称,只要该名称没有被注册并符合相关规定,就能直接申请。2016年,该区企业自主申报名称3721件,系统核准通过3649件,通过率达98%。点点鼠标、足不出户,就能给企业取名字,大大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
企业核名完成之后,会一键跳转网上设立申报。申请人在网上提交资料,后台工作人员就能在网上受理、网上审核,只要不是下班前才提交的申报,当天就能收到审查反馈。如果资料不齐全,工作人员会列出不齐全的资料,要求申请人补齐。审核通过后,申请人还能在线预约到窗口提交资料的时间,即到即办。营业执照还能通过EMS专用封快递方式送达。
高新区(滨江)先行一步,另一个例子是“商品房买卖”业务。这一次,滨江住建和国土两个部门间进行了一个“搭桥手术”——把他们在后台进行“内部流转”的合署办公,原本老百姓需要取四个号办理的“商品房买卖”业务,现在取两个号就行了;原本需要取两个号办理的“抵押注销”业务,现在取一个号就行了——而数据显示,此前这两类业务占所有个人立等可取业务,已经超过58%之多。
滨江区住建局建设服务科负责人王琳说,这是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推出的“一号联办”制度,相当于打通了我们和不动产权部门之间的关系,先由我们内部审核,再递交给国土部门。以前老百姓取个号要等个把小时,还容易排错队、拿错号,现在通过内部流转,这些问题就解决了,还节约了时间。
同样,来自滨江国土分局办事窗口负责人陈强奋称,“一号联办”开展之后,我们测算了一下,这样联办下来,最起码可以给老百姓省一个小时,而横向和杭州其他地方比较,起码可以少取一次号。
高新区(滨江)行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滨江将积极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变“排队办事”为“网上办事”,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切实提高服务效率,让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化、人性化、品质化,当好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
(滨江区行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