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跨越2000公里的准迁证——记建德市行政服务中心乾潭分中心公安窗口暖心服务
3月12日,上午一上班,乾潭派出所辖区居民章百如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乾潭分中心户籍窗口,将一面写着“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锦旗送到户籍民警陈燕华手中,对民警及窗口工作人员为其老婆解决户口问题表示感谢。章百如的故事要从春节前说起……
远嫁他乡、困难重重,导致多年来无身份证、户口簿
春节前夕,窗口上来了一位特殊的群众,她拿着一本结婚证、一本户口簿“咿咿呀呀”、“手舞足蹈”却没有办法表达出准确的意思。窗口工作人员见她看上去很着急,就一边用手势一边用文字与她沟通,简单询问了她的信息后得知,她叫王金艳,是聋哑人,住在幸福村,老公叫章百如。
随后工作人员电话联系了王金艳的老公,才发现她的老公有智力残疾,进行正常的沟通比较困难。无奈之下我们联系了幸福村的村干部,村干部赶到窗口上,为我们讲述了王金艳的“故事”。王金艳是贵州省罗甸县茂井镇人,2000年嫁给了现在的老公章百如,从那以后就一直在建德生活。王金艳自己聋哑,老公智力残疾,娘家人也失去联系多年,身边都没有一个人帮她申请迁移户口,早些年不太需要用到户口簿、身份证,日子也就这么迷迷糊糊地过着。近几年,管理越来越正规,没有身份证、户口簿,没有办法办市民卡、缴农保,连出门也成了困难。王金艳这才认识到——迁户口已经迫在眉睫。一次机缘巧合,王金艳认识了一个在乾潭打工的老乡,春节要回家过年,她就想着可不可以请户籍室和她老乡帮助她迁户口,后来就出现了窗口上的这一幕。
千山万水、齐心协力,为群众解燃眉之急
“没有身份证、户口簿就没有办法确定身份信息,就没有办法申请迁移户口,当务之急先要确定她的身份信息。”户籍民警陈燕华的嘴里嘀咕着。随即她拿起了电话拨通了114:“你好,请帮我查一下贵州省罗甸县茂井镇派出所的电话。”“不好意思,贵州省罗甸县茂井镇派出所没有登记号码。”陈燕华蒙圈了,看来这个地方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偏僻,这下怎么办?“有啦,我们经常用的全国门户网站上不是有户籍联络员的号码嘛,虽然是自治州的,但是可以试试看。”电话一个一个,从自治州转到罗甸县再转到茂井派出所,终于联系上了。
电话打通后,户籍民警与对方负责人详细讲述了王金艳的情况,希望对方可以协助我们解决问题。起初对方并不愿意,毕竟只凭“片面之词”,无法核实真实性。户籍民警陈燕华将自己的警号、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告诉对方,供对方核验,以获取对方的信任。并承诺会将王金艳的个人照片、结婚证、村证明、派出所的调查证明以发函的方式邮寄到贵州。最后对方派出所答应为王金艳提供户籍证明,用于迁移户口使用。
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其它事情就都好办了。工作人员帮她填写了申请表,复印了结婚证、户口簿,村干部帮她到村里开了接收证明。2018年2月1日,窗口工作人员在收到户籍证明后第一时间为王金艳开具了准迁证,并交到了她的老乡手中。
尘埃落定、感动落泪,让群众享改革红利
2月28日,王金艳带着资料到窗口办理落户手续,同时办理了身份证,窗口工作人员还陪同她到市民卡、社险窗口申请办理市民卡、缴纳农保。拿着上面打印着自己名字的户口簿,她的手都是颤抖的,她“咿咿呀呀”的很激动,我们知道她是想说“谢谢”。
是的,谢谢。谢谢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谢谢“最多跑一次”改革,谢谢两个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幸福村的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初心。
2017年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市行政服务中心乾潭分中心户籍窗口紧跟改革的步伐,提高认识,严抓落实,勇于创新,窗口面貌焕然一新,整体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让群众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德市审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