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有群众手提一面写着“为民排忧、心系百姓”的锦旗来到建德市乾潭分中心公安“四合一”窗口。“请吃饭你们说不能去,送水果你们说不能拿,现在我就送面锦旗,你们总该收下了吧。我没有啥别的意思,就是想感谢一下你们。”他说道。
六月初,一位“五大三粗”的铁汉子气鼓鼓的来到窗口,对着我们吼道:“我要把我妈的户口迁回来,你们给我办一下!”根据“最多跑一次”沟通技巧培训会上老师给我们讲解的,这类人属于力量型,要速战速决,先把情绪缓和下来。“好的,请把您母亲的姓名或者身份证号码提供给我,我帮您看一下,她是否符合迁移条件。”工作人员说。
查询了当事人母亲信息后,工作人员简单询问了当事人的情况,初步判断他的母亲不符合回迁,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直接拒绝他(这类型的人,直接拒绝他肯定免不了一场口舌之争),来了个迂回战术,和他唠起了家常“你妈是改嫁去的杨村桥?”“是的啦,这件事说起来就一肚子火。”对方开始向我们的工作人员诉苦。
铁汉柔情孝子心。原来当事人的母亲江国梅5年前改嫁到杨村桥,随后户口也迁到了杨村桥官路村。可是嫁过去没两年丈夫就去世了,继子女又长年在外,失去丈夫的打击加上长期一人生活,17年底江国梅患了精神疾病,被送往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救治。“我自己的母亲我自己会照顾,他们不管就算了,但是我想把我妈的户口迁回来,这样我帮我妈办事方便点,况且老是放在杨村桥,我心理有疙瘩。”
我们是化解矛盾的调和剂。其实当事人的诉求就两点:1、对母亲的继子女不管不顾的行为不满;2、想把母亲户口迁回自己户下。于是工作人员一边向上级汇报寻求解决办法,一边又通过电话向江国梅继子核实情况。
我们和群众的困难在一起。要想把江国梅的户口迁回来也并没有那么简单。6月6日,户籍民警陈燕华来到杨村桥镇官路村,找到官路村的村干部,调查核实江国梅的真实生活情况,写了调查材料,固定了证据。 6月7日,户籍民警陈燕华又来到乾潭镇新程村找到了村干部,告知江国梅现在的情况,希望新程村可以同意接收。另外,陈燕华还联系了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核实江国梅确实患有精神疾病,且目前仍住在医院,医疗费用全部由亲生儿子承担。6月11日当事人再次来到窗口,为其母亲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办完事一定要请我们的工作人员吃饭,被我们拒绝了,这才有了后来送锦旗的事儿。
律不外乎人情,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也即人情,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护人情的存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开展后,我们工作人员的观念在慢慢的改变,不再是冰冷的执法者而是温暖的服务者,用我们一个标准的动作、一句规范的用语、一个暖人的微笑,一次竭尽全力的服务,让群众感受到“我们不一样”。
(建德市审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