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发布日期: 2018- 08- 1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管办

今年以来,下城区市场监管局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主题,结合全区“深化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和“打造移动办事之区”的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商事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实施落地各项创新政策,努力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截至上半年末,我区在册内资企业共34088户,注册资本(金)2643.51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6.21%和40.90%。

一、加强“政务平台”推广

(一)全面使用“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实现企业名称、开业自主申报,破解企业“起名难”。一是拓宽宣传渠道,确保宣传到位,通过窗口工作人员提醒告知、印刷宣传材料等途径开展宣传,同时印发《企业名称、开业自主申报操作流程表》,方便办事企业、群众自主申报。二是大力挖潜、开辟自助服务区,配备专门的导办人员进行现场引导与指导,帮助在申报中遇到困难的、已经来现场咨询的企业和群众,在现场就能顺利完成申报。截至上半年末,企业名称自主申报通过数量为2164件,占同期名称总量比率达95%;新设内资企业3163户,网上申报率达98%。

(二)积极推广商事登记“一网通”系统,开展“一网通”系统测试、系统业务培训、系统应用及宣传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努力确保“一网通2.0”系统顺利上线、正常运行。一是部门联动,组织开展系统测试。主动对接文广、卫计、公安等多部门,召开“一网通”系统操作测试部署会,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对住宿、游泳馆等行业的数据推送情况进行了测试;二是组织学习,确保系统扎实运行。第一时间召开全局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会,要求各窗口人员都充分了解系统的流程与内容,多试多做,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汇总与反馈;三是加强宣传,提高系统使用频率。通过咨询台和窗口人员积极引导、发放“证照联办”流程指导图,积极引导企业通过一网通系统进行申报,着力提高证照联办率。市“最多跑一次”商事登记改革工作专班“商事登记领域考核情况通报”显示,六月份,我区纳入考核要求的办件量为60件,其中55件通过一网通证照联办系统办结,联办率达91.67%。

二、深化“互联网+政务”应用

(一)利用“互联网+政务”,增加办事透明度。对照省局“八统一”事项指导目录,认真开展对“最多跑一次”事项的梳理调整工作,通过政务服务网及时公布各事项办事流程、办事指南、审批程序,并进行同步调整与动态更新。一是事项标准再明确。列明各审批事项的适用范围、法律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事流程等各个环节,信息公开更透明、更全面;二是申请材料再核对。逐项核实申请材料法律依据,做到每项材料依法依规、有出处;三是办事指南再细化。提供申请材料的格式文本及示范文本,增强服务指南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让群众明白办事、便捷办事。目前,已完成全部132项“最多跑一次”事项的比对调整及动态更新工作。

(二)大力宣传、推进电子签名、电子文件、电子证照和电子归档的应用,实现更多事项“零上门”办理。一是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实现网上申报与现场受理无缝衔接、合一通办;二是整合相关联的多部门业务流程,大幅削减审批事项、环节和材料: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或共享复用的材料,不要求群众和企业重复提供;三是深化并联审批等业务协同,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全程监管、统一答复”。

(三)着力拓宽网上咨询服务渠道。充分运用市局开发的小杭咨询热线、区信息办和审管办开发的“1CALL”系统平台,全方位、随时随刻接受办事群众的业务咨询与在线办理,并主动进行引导。一是抽调14名业务骨干,分组排班落实在线咨询、在线审核人员,实现工作时间咨询服务无缝衔接;二是开展系统操作培训,让工作人员充分了解系统的各项功能,提高在线解答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按照群众和企业办理“一件事最多跑一次”的理解角度,明确首问负责、一次告知等各项制度,督促落实咨询服务“一口清”,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三、创新注册登记模式

(一)试行“中介机构备案制”。一是提前部署,开展中介代办机构登记实务培训、约谈中介机构法定代表人,组织座谈会广泛收集意见;二是加强宣传,通过走访、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宣传中介机构备案制,并通过集中培训与分开约谈相结合的方式,要求第三方代理机构高度重视,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加快落实备案登记工作;三是规范管理,健全信用评分、常态监管、信息公示机制等相关配套机制,督促第三方代理机构合法合规提供代办服务。四是开设预审专窗,通过工作人员走出窗口、主动提前对等待的群众进行引导、材料预审。由于中介机构办事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窗口受理效率大大提高,午间值班及延时服务企业的数量较同期均有降幅。截至目前,已为34家中介机构的64名专业代办人员办理备案登记,受理申请2700余件。

(二)实行“住所登记申报制”,进一步简化企业办照材料、提升企业满意度。以辖区内重点园区为试点,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经营场所的权属证明材料,由园区为主体对经营场所权属证明材料进行统一备案,企业只需提交住所申报承诺书就可办理注册登记,并对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登记机关对申报材料实行形式审查,并采取建立“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目前已和科技局下属的两个园区:中国创新产业园沈家分园和博济分园签订管理责任书和试行协议,并完成第一家住所申报承诺制企业的注册登记工作。

(下城区审管办)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下城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发布时间:2018-08-13 00:00
信息来源:市审管办 浏览量:

今年以来,下城区市场监管局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主题,结合全区“深化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和“打造移动办事之区”的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商事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实施落地各项创新政策,努力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截至上半年末,我区在册内资企业共34088户,注册资本(金)2643.51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6.21%和40.90%。

一、加强“政务平台”推广

(一)全面使用“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实现企业名称、开业自主申报,破解企业“起名难”。一是拓宽宣传渠道,确保宣传到位,通过窗口工作人员提醒告知、印刷宣传材料等途径开展宣传,同时印发《企业名称、开业自主申报操作流程表》,方便办事企业、群众自主申报。二是大力挖潜、开辟自助服务区,配备专门的导办人员进行现场引导与指导,帮助在申报中遇到困难的、已经来现场咨询的企业和群众,在现场就能顺利完成申报。截至上半年末,企业名称自主申报通过数量为2164件,占同期名称总量比率达95%;新设内资企业3163户,网上申报率达98%。

(二)积极推广商事登记“一网通”系统,开展“一网通”系统测试、系统业务培训、系统应用及宣传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努力确保“一网通2.0”系统顺利上线、正常运行。一是部门联动,组织开展系统测试。主动对接文广、卫计、公安等多部门,召开“一网通”系统操作测试部署会,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对住宿、游泳馆等行业的数据推送情况进行了测试;二是组织学习,确保系统扎实运行。第一时间召开全局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会,要求各窗口人员都充分了解系统的流程与内容,多试多做,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汇总与反馈;三是加强宣传,提高系统使用频率。通过咨询台和窗口人员积极引导、发放“证照联办”流程指导图,积极引导企业通过一网通系统进行申报,着力提高证照联办率。市“最多跑一次”商事登记改革工作专班“商事登记领域考核情况通报”显示,六月份,我区纳入考核要求的办件量为60件,其中55件通过一网通证照联办系统办结,联办率达91.67%。

二、深化“互联网+政务”应用

(一)利用“互联网+政务”,增加办事透明度。对照省局“八统一”事项指导目录,认真开展对“最多跑一次”事项的梳理调整工作,通过政务服务网及时公布各事项办事流程、办事指南、审批程序,并进行同步调整与动态更新。一是事项标准再明确。列明各审批事项的适用范围、法律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事流程等各个环节,信息公开更透明、更全面;二是申请材料再核对。逐项核实申请材料法律依据,做到每项材料依法依规、有出处;三是办事指南再细化。提供申请材料的格式文本及示范文本,增强服务指南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让群众明白办事、便捷办事。目前,已完成全部132项“最多跑一次”事项的比对调整及动态更新工作。

(二)大力宣传、推进电子签名、电子文件、电子证照和电子归档的应用,实现更多事项“零上门”办理。一是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实现网上申报与现场受理无缝衔接、合一通办;二是整合相关联的多部门业务流程,大幅削减审批事项、环节和材料: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或共享复用的材料,不要求群众和企业重复提供;三是深化并联审批等业务协同,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全程监管、统一答复”。

(三)着力拓宽网上咨询服务渠道。充分运用市局开发的小杭咨询热线、区信息办和审管办开发的“1CALL”系统平台,全方位、随时随刻接受办事群众的业务咨询与在线办理,并主动进行引导。一是抽调14名业务骨干,分组排班落实在线咨询、在线审核人员,实现工作时间咨询服务无缝衔接;二是开展系统操作培训,让工作人员充分了解系统的各项功能,提高在线解答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按照群众和企业办理“一件事最多跑一次”的理解角度,明确首问负责、一次告知等各项制度,督促落实咨询服务“一口清”,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三、创新注册登记模式

(一)试行“中介机构备案制”。一是提前部署,开展中介代办机构登记实务培训、约谈中介机构法定代表人,组织座谈会广泛收集意见;二是加强宣传,通过走访、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宣传中介机构备案制,并通过集中培训与分开约谈相结合的方式,要求第三方代理机构高度重视,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加快落实备案登记工作;三是规范管理,健全信用评分、常态监管、信息公示机制等相关配套机制,督促第三方代理机构合法合规提供代办服务。四是开设预审专窗,通过工作人员走出窗口、主动提前对等待的群众进行引导、材料预审。由于中介机构办事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窗口受理效率大大提高,午间值班及延时服务企业的数量较同期均有降幅。截至目前,已为34家中介机构的64名专业代办人员办理备案登记,受理申请2700余件。

(二)实行“住所登记申报制”,进一步简化企业办照材料、提升企业满意度。以辖区内重点园区为试点,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经营场所的权属证明材料,由园区为主体对经营场所权属证明材料进行统一备案,企业只需提交住所申报承诺书就可办理注册登记,并对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登记机关对申报材料实行形式审查,并采取建立“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目前已和科技局下属的两个园区:中国创新产业园沈家分园和博济分园签订管理责任书和试行协议,并完成第一家住所申报承诺制企业的注册登记工作。

(下城区审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