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区发改经信局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为目标,率先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建立助企机制,做强惠企服务,破解强企瓶颈,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开拓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1-8月,共走访服务企业8023家次,收集各类企业诉求2642件,已解决或答复2640件,办结率99.92%。上半年,在全省两次MEI综合评价中分获“优+”和“优”评级。
一、关系“亲”,建立助企“三项机制”
(一)建立困难迅速传导机制。坚持全区“一盘棋”统筹,结合重点指标分析研判、重点企业业务指导,积极发现捕捉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线上线下全方位拓宽企业沟通渠道。线上搭建“拨拨就灵”企业服务专线,疫情期间,分4路热线集中受理全区企业复工问题咨询,梳理问题并于当日形成解答口径。截至目前,累计受理电话咨询1.6万余次,梳理共性及个性问题答复口径近300条。线下牵头“墅情面对面”千企大走访,选派1171名干部一对一包干联系复工企业,推动企业困难第一时间发现。1-8月,共走访企业8023家次,收集各类企业诉求2642件。
(二)落实诉求快速响应机制。落实企业诉求1个工作日交办、3个工作日提出初步意见、5个工作日办结的“135”工作机制,实现“有求必应,随叫随到”。持续发挥“亲清在线”平台政企高效互动优势,打造“拱墅亲清D小二”企业服务工作室。在“亲清在线”平台上线“亲清D小二”,设置首席、督办、管理、应答、业务、技术等岗位,第一时间响应企业提交的咨询、申诉、困难诉求,承担惠企政策在线解读、企业高频事项在线引导等工作,让企业享受“一站可办、一键直达、一次不跑”的不见面服务,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目前,平台共有“D小二”88人。月累计咨询量达1400余件。
(三)建立问题加速解决机制。率先成立企业服务中心,集中协调解决各类企业困难。对各职能单位内部无法单独解决的疑难杂症,第一时间上报至企业服务中心,由该中心牵头协调、分级分类交办。针对需要区级层面综合协调的难题,由企业服务中心开展前期调研,提出建议,并由区级层面召开专题会议协调研究,目前已协调中亚机械等重点企业难题8件;区级层面无法协调的难题,由企业服务中心兜底,积极帮助企业向上沟通对接,目前共通过市级层面协调万科项目地铁连廊等难题3件。截至目前,已办结219件,办结率99.10%。
二、政策“清”,做强惠企“三项服务”
(一)积极政策兑现助逆势发展。疫情期间,率先出台加强金融信贷纾困、减免企业房租等支持普惠所有的企业有序复工“暖心十条”,以及鼓励员工尽快到岗等“规上五条”;陆续出台支持商贸文旅行业、外贸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汽车消费、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等各类政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今年以来,已先后出台各类惠企扶持政策9大类共45条。截至8月27日,累计兑现市级和区级政策扶持资金3.12亿元,惠及企业2.52万家;国有资产减免政策累计为1025户企业减免4638.92万元。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补贴政策等13条区级政策已实现“亲清在线”一键兑付。
(二)主动降本减负助轻装上阵。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推行“不见面”服务,提速“五减”、降本减负其他政策落实。社保费返还实现全程“免填表”“免申报”“免跑腿”,依靠大数据比对,系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通过七部门联合审查,确认企业经网上公示通过,即可拨付。1-8月,累计落实降本减负30.5亿元,其中,仅稳岗社会保险费一项,就已为15202家企业返还1.82亿元,惠及20.56万人;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共计233家企业,惠及职工12065人,拨付660.69万元。
(三)专业金融服务助转型升级。针对企业履约损失、业务转型、留住人才、保护知识价值等各方面的问题,专门配备一批“智囊团”机构,囊括投资、律所、证券、信息、人力等行业及相关专业人士。针对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方面需求和问题,已成立资本市场专家智库,得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等机构的支持,财通证券、普华永道、兴业证券等机构15位专家成员受邀加入专家智库,为拱墅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个性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三、举措“新”,破解强企“三个瓶颈”
(一)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全区投入近200亿元拆迁和建设成本,放弃近300亿元宅地短期收益,在智慧网谷小镇率先实践大规模创新型产业用地开发建设模式,以较低的产业用地成本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时,不断提高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科技投入等方面产业准入标准,目前已吸引新浪、360、顺丰、联想、中科院、招商蛇口、58同城、浙数文化等一批全球优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入驻;引进新浪微博全国总部、360花椒直播全国总部、顺丰全球创新中心、58集团华东区域总部、联想科技城等一批全国总部和区域总部。到2030年,预计小镇数字经济产值将达千亿元。
(二)破解资金制约瓶颈。通过建立“企业码”拱墅专区“码上融资”板块、建立资本市场专家智库、向上争取专项债等方式,为企业、政府投资类项目缓解资金压力。财政、金融办组织银企对接,帮助翔天供应链等近2000家企业争取到融资授信6.4亿元;帮助中美华东等7家疫情防控重点企业争取到贷款贴息政策;帮助2个项目争取其他专项债4500万元。企业活力竞相迸发,盘石、鲜丰水果等9家企业荣登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新增补大树企业6家,小巨人企业17家。截至目前,大树、小巨人企业已达153家。
(三)破解审批制约瓶颈。探索推动区级审批流程再造,优化审批模式,减少中间转报环节,压缩审批时间,确保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工业项目半年内开工;创新推出前置改后置、容缺受理等便民利企审批举措,加快前期手续流转速度,提升审批效率,缩短项目开工进程。如,杭政储出〔2019〕71号吴家墩加油站项目赋码至开工前审批用时仅2.5天;杭政储出〔2018〕14号创新型项目赋码至开工前审批用时仅3天。
(拱墅区审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