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发布日期: 2021- 10- 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管办

近日,受住建部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赴杭州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地评估。

市建委、市发改委、市规资局、市城管局、市审管办、市园文局等有关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市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江小军作专题汇报,重点介绍2020年以来,杭州作为全国首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在精简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加快审批提速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评估组对于杭州“提升市政报装便利化”“工业项目小时制审批”“施工许可与质安监手续合并办理”等多项提升审批效率、提高企业获得感的举措予以充分肯定。

本次实地评估对象重点为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杭州全市范围内的社会投资小型仓储、社会投资工业、社会投资住宅及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学校)四类项目的手续、时间、成本、质量控制等内容。

评估组认真听取了2020年9月以来杭州在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领域的改革进展、主要成效、经验、面临困难、建议等五方面情况的汇报,并进一步了解了杭州在用地手续办理、施工许可多合一办理、用电报装等事项的相关情况。

此外,评估组还邀请杭州本地熟悉四类项目报建流程的专家,详细了解杭州各类项目的改革情况,听取企业、专家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在实地勘察中,评估组现场查看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重点了解“四统一”情况、省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3.0系统的建设情况、 “亲清在线”平台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系统的环节及流程设置等内容。

2020年以来,作为全国首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杭州不断自我加压、深挖改革潜力,依托“互联网+”、信息共享等手段,通过事项精简、流程再造,加快审批提速,并持续推动改革走向纵深。

融合事项环节,精简审批事项

三联施工许可。实现人防质量监督手续、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和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合并办理。2020年9月以来,实现“三联办”的项目1970个。

分阶段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扩大简易低风险项目适用范围,受益企业占比从9%扩展到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将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为联合咨询、“一阶段”审批、供排水接入、现场监督、一阶段联合验收及不动产登记共5环节。

多维创新举措,深化图审改革

管理创新。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设计管理与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的暂行规定》,完善施工图审查机构抽签制与审查时间、质量挂钩的相应规则,有效压缩项目审批时间。

制度创新。编制出台一系列文件,对施工图审查进行分类管理;明确企业投资新建、扩改建项目可以分阶段出具施工图设计文件合格书,为项目先行开工创造了条件。

精确验收事项,创新验收模式

梳理验收事项。明确纳入联合验收的事项范围,整合归并验收材料。

创新验收模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业项目联合验收工作的通知》,改革后除创新型产业项目外的一般工业项目,审批时限不超过5天。

强化前期策划,优化公用报装服务

加强前期策划。要求市政公用事业部门参与项目前期策划,在做地阶段同步实施地块配套建设,将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市政公用管线接至地块红线边界作为土地出让和划拨的前置条件。

开展便利化行动。对于杭州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及既有建筑用水、用气报装,推行“102”标准。

建立提前介入机制。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即向公用企业推送工程建设项目有关信息,公用企业主动对接需求,为提供报装服务做好准备。

实现外线审批“一件事”。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用水用气营商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对外线工程实行分类管理。对清单内的外线工程审批实行承诺免审制;清单外的外线工程审批实行并联审批制,各部门在5天内完成审批。

数字化助力改革,提升审批速度

打造“小时制”流程。从企业需求出发,梳理全流程审批事项和规则,强化数字赋能引导。以“五个零”(零材料、零人工、零时限、零纸质、跑零次)为核心理念,构建“亲清在线”平台。截至2021年9月20日,全市累计办件5764余件,累计服务企业2245家,累计发放工业项目施工许可证157余件。

下阶段,市建委将继续坚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补齐短板,持续创新,不断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同时加强与先进城市的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努力提升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便利化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发布时间:2021-10-26 15:08
信息来源:市审管办 浏览量:

近日,受住建部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赴杭州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地评估。

市建委、市发改委、市规资局、市城管局、市审管办、市园文局等有关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市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江小军作专题汇报,重点介绍2020年以来,杭州作为全国首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在精简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加快审批提速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评估组对于杭州“提升市政报装便利化”“工业项目小时制审批”“施工许可与质安监手续合并办理”等多项提升审批效率、提高企业获得感的举措予以充分肯定。

本次实地评估对象重点为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杭州全市范围内的社会投资小型仓储、社会投资工业、社会投资住宅及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学校)四类项目的手续、时间、成本、质量控制等内容。

评估组认真听取了2020年9月以来杭州在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领域的改革进展、主要成效、经验、面临困难、建议等五方面情况的汇报,并进一步了解了杭州在用地手续办理、施工许可多合一办理、用电报装等事项的相关情况。

此外,评估组还邀请杭州本地熟悉四类项目报建流程的专家,详细了解杭州各类项目的改革情况,听取企业、专家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在实地勘察中,评估组现场查看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重点了解“四统一”情况、省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3.0系统的建设情况、 “亲清在线”平台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系统的环节及流程设置等内容。

2020年以来,作为全国首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杭州不断自我加压、深挖改革潜力,依托“互联网+”、信息共享等手段,通过事项精简、流程再造,加快审批提速,并持续推动改革走向纵深。

融合事项环节,精简审批事项

三联施工许可。实现人防质量监督手续、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和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合并办理。2020年9月以来,实现“三联办”的项目1970个。

分阶段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扩大简易低风险项目适用范围,受益企业占比从9%扩展到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将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为联合咨询、“一阶段”审批、供排水接入、现场监督、一阶段联合验收及不动产登记共5环节。

多维创新举措,深化图审改革

管理创新。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设计管理与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的暂行规定》,完善施工图审查机构抽签制与审查时间、质量挂钩的相应规则,有效压缩项目审批时间。

制度创新。编制出台一系列文件,对施工图审查进行分类管理;明确企业投资新建、扩改建项目可以分阶段出具施工图设计文件合格书,为项目先行开工创造了条件。

精确验收事项,创新验收模式

梳理验收事项。明确纳入联合验收的事项范围,整合归并验收材料。

创新验收模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业项目联合验收工作的通知》,改革后除创新型产业项目外的一般工业项目,审批时限不超过5天。

强化前期策划,优化公用报装服务

加强前期策划。要求市政公用事业部门参与项目前期策划,在做地阶段同步实施地块配套建设,将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市政公用管线接至地块红线边界作为土地出让和划拨的前置条件。

开展便利化行动。对于杭州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及既有建筑用水、用气报装,推行“102”标准。

建立提前介入机制。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即向公用企业推送工程建设项目有关信息,公用企业主动对接需求,为提供报装服务做好准备。

实现外线审批“一件事”。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用水用气营商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对外线工程实行分类管理。对清单内的外线工程审批实行承诺免审制;清单外的外线工程审批实行并联审批制,各部门在5天内完成审批。

数字化助力改革,提升审批速度

打造“小时制”流程。从企业需求出发,梳理全流程审批事项和规则,强化数字赋能引导。以“五个零”(零材料、零人工、零时限、零纸质、跑零次)为核心理念,构建“亲清在线”平台。截至2021年9月20日,全市累计办件5764余件,累计服务企业2245家,累计发放工业项目施工许可证157余件。

下阶段,市建委将继续坚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补齐短板,持续创新,不断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同时加强与先进城市的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努力提升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便利化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