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平台助力市级小额项目规范管理
发布日期: - -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管办

今年以来,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与上城分中心党建联建、联动攻坚,推行属地平台共建共享新模式,推动市级小额项目规范管理。截至目前,尚小易平台已为38家市属单位(含2家市级行政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6家,30家市属国企),累计进场243个小额项目(行政事业单位51个,国企192个),交易金额1.27亿元(行政事业单位1353万元,国企1.13亿元),保障开评标场地98场,参与投标人数突破7764人次,成效显著。

一、以党建联建为抓手,共建共享聚合力

方案先行,专班运行。上城分中心作为试点单位,以“尚小易”平台为载体,通过党建引领、治理改革和数智赋能,实现小额交易服务提质增效。市区两级多次会商研究,第一时间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分工、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建立常态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倒排联动攻坚计划,召开竞标项目操作复盘会议,加强沟通协调,确保项目有效推进和落实。

调研摸排,分类纳管。先后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城投集团等市直单位开展走访座谈,深入了解各单位在小额项目交易中的实际困难与政策需求。根据调研排摸情况就机关、国企特点分类修订完善平台使用协议,进一步明确平台纳管范围和责任单位职责分工。

全面联动,资源整合。市交易中心率先在上城小额平台完成5个项目试点交易,采用了公开竞标、协议等不同交易方式,涉及项目预算总额131.95万元,并通过试点,指导平台在系统衔接、操作便利性等方面进行针对性优化。上城分中心以市民中心为圆心,与周边的四季青、采荷等相邻街道建立党建联盟,开放共享小额交易场地。持续扩大“政企合作”招标代理机构示范点,指导2家新合作代理机构完成设施标准化配置并于7月投入使用,全区服务场地增至17处。

二、以治理改革为契机,固本强基显特色

机构整合,平稳过渡。面对招投标领域治理改革机构编制调整带来的挑战,迅速整合内部资源,组建了一支专业精干、结构合理的平台综合管理团队,确保了职责移交无真空、工作衔接无断点、业务运行无阻滞,实现了机构改革与业务发展的“无缝对接”。

完善机制,高效运行。对小额交易文件示范文本进行了全面修订,提升评审透明度和公信力;制定招标代理《自律公约》,明确六项守则,组织50家代理机构的314名从业人员集中签署;制订平台运行应急预案,为平台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培训,提升素养。举办公共资源交易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及新示范范本应用推广培训,利用“上心办·新窗论坛”等载体,加强小额交易新政宣贯;持续开展“交享汇”活动,围绕复杂案例、交易难题组织深度研讨,进一步提升队伍综合能力。

三、以数智赋能为驱动,提质增效促发展

AI赋能,标前指引。交易文件审查AI模型可自动筛查招标文件公平竞争、程序合规等风险,替代40%人工审查,破解法律风险隐蔽化难题。同时,结合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

系、系统操作指南、常见问题等进行Deepseek模型训练,在门户网站、嵌入“上心宝”AI客服,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秒回”在线咨询。

数字应用,标中增效。构建19个智能监督模型,关键环节设置80多个风险点自动追踪异常情况,覆盖“标前审批-标中交易-标后履约”全周期,实现“智能审查+信用评价+风险预警”三链融合。启用招必得新评审系统,支持技术标暗标评审,提高评审公平公正性。

多方协同,标后协管。协助纪委构建公权力监督AI模型思路,包括规避招标监督模型、暗箱操作监督模型、量身定制监督模型、违规干预监督模型。发现异常问题线索时,第一时间保存电子证据链,主动发挥平台数据和技术支撑作用,共配合纪检、审计等部门开展小额方面调查取证与线索核查工作15批次。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上城分中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共建共享平台助力市级小额项目规范管理
发布时间:2025-11-13 11:35
信息来源:市审管办 浏览量:

今年以来,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与上城分中心党建联建、联动攻坚,推行属地平台共建共享新模式,推动市级小额项目规范管理。截至目前,尚小易平台已为38家市属单位(含2家市级行政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6家,30家市属国企),累计进场243个小额项目(行政事业单位51个,国企192个),交易金额1.27亿元(行政事业单位1353万元,国企1.13亿元),保障开评标场地98场,参与投标人数突破7764人次,成效显著。

一、以党建联建为抓手,共建共享聚合力

方案先行,专班运行。上城分中心作为试点单位,以“尚小易”平台为载体,通过党建引领、治理改革和数智赋能,实现小额交易服务提质增效。市区两级多次会商研究,第一时间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分工、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建立常态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倒排联动攻坚计划,召开竞标项目操作复盘会议,加强沟通协调,确保项目有效推进和落实。

调研摸排,分类纳管。先后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城投集团等市直单位开展走访座谈,深入了解各单位在小额项目交易中的实际困难与政策需求。根据调研排摸情况就机关、国企特点分类修订完善平台使用协议,进一步明确平台纳管范围和责任单位职责分工。

全面联动,资源整合。市交易中心率先在上城小额平台完成5个项目试点交易,采用了公开竞标、协议等不同交易方式,涉及项目预算总额131.95万元,并通过试点,指导平台在系统衔接、操作便利性等方面进行针对性优化。上城分中心以市民中心为圆心,与周边的四季青、采荷等相邻街道建立党建联盟,开放共享小额交易场地。持续扩大“政企合作”招标代理机构示范点,指导2家新合作代理机构完成设施标准化配置并于7月投入使用,全区服务场地增至17处。

二、以治理改革为契机,固本强基显特色

机构整合,平稳过渡。面对招投标领域治理改革机构编制调整带来的挑战,迅速整合内部资源,组建了一支专业精干、结构合理的平台综合管理团队,确保了职责移交无真空、工作衔接无断点、业务运行无阻滞,实现了机构改革与业务发展的“无缝对接”。

完善机制,高效运行。对小额交易文件示范文本进行了全面修订,提升评审透明度和公信力;制定招标代理《自律公约》,明确六项守则,组织50家代理机构的314名从业人员集中签署;制订平台运行应急预案,为平台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培训,提升素养。举办公共资源交易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及新示范范本应用推广培训,利用“上心办·新窗论坛”等载体,加强小额交易新政宣贯;持续开展“交享汇”活动,围绕复杂案例、交易难题组织深度研讨,进一步提升队伍综合能力。

三、以数智赋能为驱动,提质增效促发展

AI赋能,标前指引。交易文件审查AI模型可自动筛查招标文件公平竞争、程序合规等风险,替代40%人工审查,破解法律风险隐蔽化难题。同时,结合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

系、系统操作指南、常见问题等进行Deepseek模型训练,在门户网站、嵌入“上心宝”AI客服,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秒回”在线咨询。

数字应用,标中增效。构建19个智能监督模型,关键环节设置80多个风险点自动追踪异常情况,覆盖“标前审批-标中交易-标后履约”全周期,实现“智能审查+信用评价+风险预警”三链融合。启用招必得新评审系统,支持技术标暗标评审,提高评审公平公正性。

多方协同,标后协管。协助纪委构建公权力监督AI模型思路,包括规避招标监督模型、暗箱操作监督模型、量身定制监督模型、违规干预监督模型。发现异常问题线索时,第一时间保存电子证据链,主动发挥平台数据和技术支撑作用,共配合纪检、审计等部门开展小额方面调查取证与线索核查工作15批次。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上城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