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全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会暨作风建设大会精神,9月1日起,区跑改办组织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领导坐班”活动,明确各相关部门“一把手”和党政班子成员到一线窗口坐班,不仅要以老百姓的身份感受效率,更要以办事员的身份自查不足。
“领导坐班”零距离读懂民意
“我户口是在河北的,现在嫁到了富阳,想把户口迁过来,请问要准备哪些资料?”在区行政服务中心三楼公安行政审批窗口,记者看到了正在“领导坐班岗”前询问的办事群众赵女士。 “你好,只需要提供结婚证、户口本、房屋证明就可以了。”接待她的是当天下午在窗口坐班的公安富阳分局常务副局长董军。 “其他材料都不需要了吗?”赵女士将信将疑。 “不用,别的材料我们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到,或者由你个人签订承诺书,实行容缺审批。”董军耐心解释。 “现在办事越来越方便了,谢谢你啊。”赵女士说。“不客气,有其他问题也可以打电话过来咨询。”回答完办事群众的问题,董军在值班日记本上做好记录。
“设置‘领导坐班岗’,亮明身份,面对面沟通交流,有利于和办事群众拉近距离。”董军坦言,到窗口坐班最大的感受是“更接地气”,“帮群众解决了问题,听他们说声‘谢谢’,感觉真好”。在窗口坐班,董军也亲身感受到“过去很多服务细节上做得不够到位”,比如原先窗口的电脑屏幕摆放位置,挡住了办事员和群众视线交流,“我要求改成侧放,既不影响办事,也有利于沟通”。
“容错机制”为担当者撑腰
“过去为什么很多容缺事项明明‘能办’却没人‘肯办’,就是因为没人敢担当,逐渐使制度僵化,谁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在窗口坐班的过程中,董军发现,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推进,仅靠改进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从制度上寻求破解之道。
“群众合情合理的需求,再难我们也要想办法办好。”董军说,这是公安“跑改”的出发点,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落脚点。在此引领下,公安“刀刃向内”促改革,推出了内部“容错免责”制度,为“敢于担当、勇于破题”的干事者和创新者撑腰。
华侨归国定居、聋哑女户口登记、急件绿色通报、上门办、代理跑……今年以来,在“容错免责”制度保障下,公安推出了一项又一项“跑改”创新举措,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此外,设置“4+X”便民服务中心、“无所无队”服务中心等,将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让群众享受“就近办”“网上办”的便利。来到交警办事窗口,董军又耐心地向群众讲起了网上处理违章的方法。“现场教会一个,就能影响一批,窗口排队的现象就会缓解。”董军说,“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群众一次都不用跑。”
“首席代表”引领专家服务团队
在二楼交通办事窗口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唐瑞华正在指导工作的,由于涉及下属运政、路政、公路工程三大块审批事项,交通窗口不仅业务量大,专业程度也很高。
“过去我们窗口13名工作人员,只有3名编内人员。”唐瑞华说,全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会召开以来,区交通运输局派出了1名后备干部、3名首席代表,并选派一批业务骨干人员充实队伍。如今17名窗口工作人员中,编内人员有12人,占到了70%。
“充实队伍的同时,我们正在推进‘无差别受理’。”唐瑞华说,“今后群众办事只需要‘找交通局’办,不需要再区别‘运政窗口’还是‘路政窗口’。虽然让大家彼此学习原先各自为政、互不熟悉的业务,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更大考验,但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一线窗口锻炼,打造一支能破难干事的专家服务团队。”
“零跑服务”实现办事不出门
“领导坐班”活动实施以来,交通窗口还率先推出了公路路政行政许可“零跑”服务,涉路施工审批等9项事项许可提供上门服务。申请人只需要电话告知申请事项,路政部门会在24小时内上门收件,并针对具体事项提供有效服务和专项指导,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的24小时内送达决定书。许可审批时限由20天压缩到8天。
截至目前,这一服务累计上门15起,收件办结6件,提供指导9件,召开方案评审会议8次。就在两天前,华润燃气公司特地给窗口送来了锦旗,表扬“零跑”服务真正让他们实现了“办事法人跑零次,办事咨询不出门”。在此创新举措的引领下,区交通局办事窗口的运政、路政、公路工程三大事项都开启了全程全覆盖“零跑”服务。
(富阳区行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