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代表余虹(右)体验自助机扫码查询办件进度
去年以来,杭州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专窗受理、流程简化,实现60分钟领证,被誉为“杭州速度”。
日前,由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与杭州日报联合推出的“最多跑一次·民情陪跑团”,邀请市人大代表、上城区望江街道耀华社区党委书记余虹走进杭州市民之家,“陪跑”办理不动产登记的群众。
体验项目:市民之家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
体验结论:1小时出证
携带材料:买卖双方到场,携带存量房买卖申请登记的相关材料
目前,可在市民之家办理的事项中,多数可当场办结,少数项目虽不能当场办结,群众也可以先行回家,改天再来取相关材料或等待快递送达。而在众多证件中,不动产登记证书恐怕是对于群众来说最“值钱”的一本了。
“买房办证,可以说是老百姓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深化改革前,不动产登记与房屋交易、税收密切相关,三部门串联办理,因此,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前需要排多次队、交多套材料,等待时间长,群众对改革的需求十分迫切。”杭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管理处处长党晓荣说。
为此,杭州市不动产登记实施了房屋交易、税收和不动产登记全业务、全过程“最多跑一次”。去年4月,杭州主城区不动产登记实现了一窗受理、并联服务;去年底,杭州不动产登记又实现了质的飞跃,即“一套资料、一个平台、一个流程、一套人马”,“60分钟领证”在全市域落地。“目前,涉及个人单套住房过户登记的,能实现1小时领证。当然,如果群众确实不着急,可以快递送达。”党晓荣说。
余虹对于“60分钟领证”颇感惊讶:“我很多年前也买过二手房,说实话,当时还是蛮折腾的。现在这么快了?我要好好看一看。”
上午10点,市民之家2楼的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忙而不乱,余虹找到了刚排到号的小伙子小徐,跟随他体验办事流程。
在窗口人员的引导下,小徐与卖家一起递交了买卖合同、身份证件等资料,窗口受理后,开始对资料进行审核。趁着窗口审核的空当,余虹和小徐拉起了家常。
“你蛮厉害的,2014年来杭州,现在能在杭州安家落户了。”余虹对小徐说。
小徐腼腆地笑笑,转而称赞窗口办事效率高:“我同事说,以前买二手房,办证起码要跑3趟,现在我只要请半天假,肯定能搞定了。”
资料审核无误,小徐和卖家一起在相关单页上签字,然后双方在摄像头前合影存档。窗口工作人员随后打出受理单,交到小徐手里。“单子上有两个二维码,一个是收到短信通知后直接扫码缴登记费用的,另一个是可以在自助机上扫描,查询办件进度的。”工作人员说。
小徐拿到受理单后,通过中介上网缴纳了契税。之后,他只需在等候区坐着,1小时内就能拿到不动产登记证书。“我现在心情有点激动。”小徐开心地说。
余虹
市人大代表、望江街道耀华社区党委书记
今天我的体验感受是:非常神速!十几年前,我买二手房过户不光要跑好多地方,还要等好长时间。买房对工薪阶层,特别是对买第一套房的年轻人来说,内心肯定是非常激动的,他们甚至渴望这一刻签完字,下一刻就拿到证。现在杭州的不动产登记实现了这样的创新和速度,还能保证登记的准确率,群众很满意。不动产登记的细节也值得点赞,比如可扫码缴费、等候区有足够的座位、可通过自助机扫码查办件进度等,整个过程非常方便。
我是来自社区的人大代表,每天都要跟居民打交道。现在,包括社保等在内的查询,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内就能办好;市民卡网站上,好多业务可以在线办;我们社区服务类的办事项目,现在提倡零跑腿,比如社工上门搜集老年卡资料等。这一年里,杭州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显著,基层群众非常认可,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当然,有些办事环节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可加大智能化大数据的运用,简化再造办事流程等。
此外,我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办事资料清单的宣传告知力度,如果资料不齐,“最多跑一次”也是做不到的。相关部门可以在基层场所,比如社区办公大厅内投放综合性自助办事查询机,社工可以引导群众查询资料清单,让群众可以备齐资料后再前往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这样就不会跑空了。
办事攻略
1、取号。改革后,不动产登记业务对群众而言是一件事,全程只需一个号。
2、受理。受理成功后出具受理单。
3、缴费。登记费可二维码扫码支付。契税直接去临近窗口缴纳或网上缴纳。
4、领证。凭受理单二维码在自助机上可扫码查询办件环节。涉及个人单套住宅的业务,1小时内就可以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