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018年内资市场主体发展呈现六大产业特色
发布日期: 2019- 02- 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管办

2018年,杭州围绕市委市政府打好新“六场硬仗”的决策部署,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核心,以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以“企业开办全流程零见面”为标杆,深入推进“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改革,创新打造商事登记自助服务区,着力提升网上办事率和快速办照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有效推动内资市场主体总量不断增加、注册资本持续提升。截至2018年末,全市共有内资市场主体1105181户,注册资本6092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4%、22.03%。全年新设内资市场主体224199户,新增注册资本9353.23亿元。

一是信息产业势头强劲。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信息经济产业发展势如破竹,全球“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地位日渐稳固。截至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内资企业64237户,注册资本4379.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57%、48.35%。2018年,新设19933户,新增注册资本1415.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6%和43.02%。

二是新零售业增势喜人。当传统批发零售业融入“互联网+”元素,电子商务新零售商业模式一触即发,加快推动消费模式创新,成为杭州数字经济的“新代表”。2018年,新设经营范围含“网上销售”的新零售企业22313户,占批发零售行业新设总量的61.07%,比2017年增加3727户,同比增加20.05%。

三是租赁商务业增速放缓。租赁商务服务业作为行业资本大佬,注册资本总额占据内资企业近半壁江山;但今年以来,受政策冻结导致投资类企业新增一度停滞的影响,该行业增速出现同比下降的趋势,尤其是新增注册资本下降幅度较大。2018年,租赁商务服务业新设20226户,新增注册资本3347.8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02%和65.77%;其中,投资与资产管理类企业新设4347户,新增注册资本2242.9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8.03%和77.55%。

四是文体娱乐业突飞猛进。后峰会前亚运时代,杭州围绕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创建体育强市,加快推动文创、体育产业发展,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动漫游戏业、会展业、体育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行业齐头并进、发展迅猛。截至2018年末,全市累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19250户,注册资本总额969.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43%和41.29%。2018年,全市新设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6858户,新增注册资本297.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14%和33.04%。

五是金融业健康提质。近段时间,P2P网贷行业爆雷潮席卷而来,引发社会关注。全市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工作全面启动,在市场准入的第一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从源头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稳定,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18年末,全市累计金融业企业9936户,注册资本2888.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19%和14.40%。2018年,全市新设金融业企业1256户,新增注册资本309.6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1.25%和47.40%。我市具备金融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钱江财富管理核心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等一批金融业态平台,聚集各类金融服务机构纷纷落户,蚂蚁金融等一系列金融科技企业加速发展,新时代杭州金融业将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六是教育业规范提速。2017年末,我市贯彻执行国家总局、省局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关于营业性民办学校名称登记管理的指导意见》,并开启了教育行业的规范整治工作。2018年,全市教育企业登记规范有序进行,全年新设教育业企业1199户,较去年的836户增长了43.42%;其中,取得教育部门前置审批的营利性民办学校及从事文化课程培训服务类的营利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81户;新设从事教育软件开发、教学仪器研发等“教育科技”类企业466户。截至2018年末,全市累计教育业企业户数3509户,注册资本总额88.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68%和39.81%。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杭州2018年内资市场主体发展呈现六大产业特色
发布时间:2019-02-19 09:51
信息来源:市审管办 浏览量:

2018年,杭州围绕市委市政府打好新“六场硬仗”的决策部署,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核心,以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以“企业开办全流程零见面”为标杆,深入推进“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改革,创新打造商事登记自助服务区,着力提升网上办事率和快速办照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有效推动内资市场主体总量不断增加、注册资本持续提升。截至2018年末,全市共有内资市场主体1105181户,注册资本6092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4%、22.03%。全年新设内资市场主体224199户,新增注册资本9353.23亿元。

一是信息产业势头强劲。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信息经济产业发展势如破竹,全球“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地位日渐稳固。截至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内资企业64237户,注册资本4379.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57%、48.35%。2018年,新设19933户,新增注册资本1415.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6%和43.02%。

二是新零售业增势喜人。当传统批发零售业融入“互联网+”元素,电子商务新零售商业模式一触即发,加快推动消费模式创新,成为杭州数字经济的“新代表”。2018年,新设经营范围含“网上销售”的新零售企业22313户,占批发零售行业新设总量的61.07%,比2017年增加3727户,同比增加20.05%。

三是租赁商务业增速放缓。租赁商务服务业作为行业资本大佬,注册资本总额占据内资企业近半壁江山;但今年以来,受政策冻结导致投资类企业新增一度停滞的影响,该行业增速出现同比下降的趋势,尤其是新增注册资本下降幅度较大。2018年,租赁商务服务业新设20226户,新增注册资本3347.8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02%和65.77%;其中,投资与资产管理类企业新设4347户,新增注册资本2242.9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8.03%和77.55%。

四是文体娱乐业突飞猛进。后峰会前亚运时代,杭州围绕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创建体育强市,加快推动文创、体育产业发展,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动漫游戏业、会展业、体育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行业齐头并进、发展迅猛。截至2018年末,全市累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19250户,注册资本总额969.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43%和41.29%。2018年,全市新设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6858户,新增注册资本297.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14%和33.04%。

五是金融业健康提质。近段时间,P2P网贷行业爆雷潮席卷而来,引发社会关注。全市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工作全面启动,在市场准入的第一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从源头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稳定,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18年末,全市累计金融业企业9936户,注册资本2888.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19%和14.40%。2018年,全市新设金融业企业1256户,新增注册资本309.6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1.25%和47.40%。我市具备金融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钱江财富管理核心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等一批金融业态平台,聚集各类金融服务机构纷纷落户,蚂蚁金融等一系列金融科技企业加速发展,新时代杭州金融业将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六是教育业规范提速。2017年末,我市贯彻执行国家总局、省局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关于营业性民办学校名称登记管理的指导意见》,并开启了教育行业的规范整治工作。2018年,全市教育企业登记规范有序进行,全年新设教育业企业1199户,较去年的836户增长了43.42%;其中,取得教育部门前置审批的营利性民办学校及从事文化课程培训服务类的营利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81户;新设从事教育软件开发、教学仪器研发等“教育科技”类企业466户。截至2018年末,全市累计教育业企业户数3509户,注册资本总额88.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68%和3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