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明确6项举措破解14个具体问题!
发布日期: 2019- 04- 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管办

2018年以来,杭州市着力构建“五个一”审批生态体系,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对各区、县(市)、管委会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督导中发现的14个具体问题开展再攻坚、再调整、再优化。

到去年年底,杭州已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建设用地红线图、工程设计方案图、施工图和竣工测绘图一网归集、传输和存储,实现数据共享、在线审批、网上留痕、实时监管;“综合受理”窗口实现“一窗受理、按责转办、同步办理、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的工作流程。

3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督导组先后赴钱塘新区、余杭区、萧山区、富阳区、临安区、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现场考察“一个窗口”、现场座谈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现场讨论分析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在市级层面多次培训、督导下,各区、县(市)全面推进“五个一”审批体系建设,并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工作办法、改革工作机制,如萧山区以容缺的方式受理并提前模拟审批,在项目具备正式审批条件后基本实现立等可取,为万向聚能城等项目领办施工许可证压缩办理时限。钱塘新区组建审批服务组、代办服务组,通过“联合预审、梳理问题”,定制个性化审批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流程贴心服务。前期9个一般企业项目平均85天完成审批,其中东南绿建项目42天完成审批,滨宏房产项目65天完成审批。

经过梳理汇总,督导组认为目前改革进展距离建立“全国领先,全省示范”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协调、管理、运行、监督体系目标,在系统融合、区域评估、多规合一、市政公用服务、联合验收等方面仍然存在五类十四个具体问题。

4月初,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改革工作专题推进会,分析现阶段改革试点存在问题,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市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孔春浩主持,市直各部门以及区、县(市)、管委会业务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系统应用及融合对接待完善,

加快推进系统融合,协调完善系统功能。

加强与省发改委沟通,着力解决系统入口设置、标记跳转、信息回传等问题,理顺以单事项申报为主模式和以阶段办事为主模式之间的关系。按照“系统之外无审批”要求,市直各部门和各区、县(市)尽快完成审批事项接入、系统连通等情况自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审批系统统一进件,所有事项均在系统内完成审批。

区域评估推进力度待加强

完善做地主体信息扩大区域评估范围

梳理园区、开发区、做地主体信息,多部门协同加强区域评估指导、培训、督查力度。扩大区域评估实施范围,4月25日前上报区域评估、标准地清单。

项目前期生成策划成功率待提高

强化项目前期生成,推进多规合一应用。

协调完善项目前期生成机制,通过项目储备计划、前期计划、建设计划“三步走”和近期项目储备库、年度项目计划库、年度项目实施库“三个库”实现全市项目合规审查、建设条件集成全过程在线管理。

市政公用前直接入服务待提升

落实市政窗口受理,推进市政前置服务。

推进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服务进驻市、区、县(市)、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进一步提升“一窗受理”工作人员直接受理事项能力。将市政公用管线接至地块红线边界作为土地出让和划拨的前置条件,共同推进市政公用前置服务。

“多测合一”进度缓慢

加大“多测合一”力度 全力推行联合验收。

根据《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竣工测验合一”操作细则》(杭建审改[2018]8号),出具“多测合一”测绘成果报告(样本),进一步明确测绘机构、测绘成果的管理办法;竣工验收阶段按照新项目必须同一套图纸、同一个标准的要求,全力推行联合验收工作。

针对试点工作推进不平衡问题,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强化责任担当。

加大培训力度,持续发现、解决问题。根据审批制度改革督查考评办法,进一步加强通报、督查力度。

据悉,在接下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将密切跟踪、督办问题解决情况,为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把准方向。

部门协调更紧密一些、审批数据跑更快一些,问题解决更深入一些,那么企业办事、项目推进将更快捷、方便一点。

请点击右下角“在看”,为他们的不懈努力点赞吧!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杭州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明确6项举措破解14个具体问题!
发布时间:2019-04-19 15:23
信息来源:市审管办 浏览量:

2018年以来,杭州市着力构建“五个一”审批生态体系,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对各区、县(市)、管委会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督导中发现的14个具体问题开展再攻坚、再调整、再优化。

到去年年底,杭州已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建设用地红线图、工程设计方案图、施工图和竣工测绘图一网归集、传输和存储,实现数据共享、在线审批、网上留痕、实时监管;“综合受理”窗口实现“一窗受理、按责转办、同步办理、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的工作流程。

3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督导组先后赴钱塘新区、余杭区、萧山区、富阳区、临安区、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现场考察“一个窗口”、现场座谈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现场讨论分析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在市级层面多次培训、督导下,各区、县(市)全面推进“五个一”审批体系建设,并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工作办法、改革工作机制,如萧山区以容缺的方式受理并提前模拟审批,在项目具备正式审批条件后基本实现立等可取,为万向聚能城等项目领办施工许可证压缩办理时限。钱塘新区组建审批服务组、代办服务组,通过“联合预审、梳理问题”,定制个性化审批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流程贴心服务。前期9个一般企业项目平均85天完成审批,其中东南绿建项目42天完成审批,滨宏房产项目65天完成审批。

经过梳理汇总,督导组认为目前改革进展距离建立“全国领先,全省示范”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协调、管理、运行、监督体系目标,在系统融合、区域评估、多规合一、市政公用服务、联合验收等方面仍然存在五类十四个具体问题。

4月初,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改革工作专题推进会,分析现阶段改革试点存在问题,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市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孔春浩主持,市直各部门以及区、县(市)、管委会业务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系统应用及融合对接待完善,

加快推进系统融合,协调完善系统功能。

加强与省发改委沟通,着力解决系统入口设置、标记跳转、信息回传等问题,理顺以单事项申报为主模式和以阶段办事为主模式之间的关系。按照“系统之外无审批”要求,市直各部门和各区、县(市)尽快完成审批事项接入、系统连通等情况自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审批系统统一进件,所有事项均在系统内完成审批。

区域评估推进力度待加强

完善做地主体信息扩大区域评估范围

梳理园区、开发区、做地主体信息,多部门协同加强区域评估指导、培训、督查力度。扩大区域评估实施范围,4月25日前上报区域评估、标准地清单。

项目前期生成策划成功率待提高

强化项目前期生成,推进多规合一应用。

协调完善项目前期生成机制,通过项目储备计划、前期计划、建设计划“三步走”和近期项目储备库、年度项目计划库、年度项目实施库“三个库”实现全市项目合规审查、建设条件集成全过程在线管理。

市政公用前直接入服务待提升

落实市政窗口受理,推进市政前置服务。

推进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服务进驻市、区、县(市)、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进一步提升“一窗受理”工作人员直接受理事项能力。将市政公用管线接至地块红线边界作为土地出让和划拨的前置条件,共同推进市政公用前置服务。

“多测合一”进度缓慢

加大“多测合一”力度 全力推行联合验收。

根据《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竣工测验合一”操作细则》(杭建审改[2018]8号),出具“多测合一”测绘成果报告(样本),进一步明确测绘机构、测绘成果的管理办法;竣工验收阶段按照新项目必须同一套图纸、同一个标准的要求,全力推行联合验收工作。

针对试点工作推进不平衡问题,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强化责任担当。

加大培训力度,持续发现、解决问题。根据审批制度改革督查考评办法,进一步加强通报、督查力度。

据悉,在接下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将密切跟踪、督办问题解决情况,为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把准方向。

部门协调更紧密一些、审批数据跑更快一些,问题解决更深入一些,那么企业办事、项目推进将更快捷、方便一点。

请点击右下角“在看”,为他们的不懈努力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