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强党内政治生活之六
发布日期: 2021- 08- 3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管办

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制度

党务公开是指党的组织将其实施党的领导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有关事务,按规定在党内或者向党外公开。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成为保障党员各项民主权利的首要之举。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加强党内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践行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生机活力、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制度。要发展和用好党务公开新形式,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党员在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过程中,管理党内事务的能力和维护自身民主权利的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高。

深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把握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基本原则。党的基层组织实现党务公开,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发扬民主,广泛参与。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坚持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相结合,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循序渐进,讲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党内事务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等依照规定不宜公开的外,都应向党员公开。公开内容应真实、具体,公开形式应多样、便捷,并保证党务公开的时效性和经常性。三是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协调运转。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把握工作规律,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公开制度,丰富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努力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四是区别情况,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型党的基层组织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公开内容和形式,提高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明确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党的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情况,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加强党的建设情况,以及党的组织职能、机构等情况,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不得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宜公开的事项外,一般应当公开。党务公开不得危及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以及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等。

党的组织应当根据党务与党员和群众的关联程度合理确定公开范围:一是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党务,向社会公开;二是涉及党的建设重大问题或者党员义务权利,需要全体党员普遍知悉和遵守执行的党务,在全党公开;三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党务,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公开;四是涉及特定党组织、党员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党务,对特定党的组织、党员和群众公开。

党的基层组织应当公开以下内容:一是学习贯彻党中央和上级组织决策部署,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情况;二是任期工作目标、阶段性工作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及落实情况;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党内学习教育、组织党员教育培训、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等情况;四是换届选举、党组织设立、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召开组织生活会、保障党员权利、党费收缴使用管理以及党组织自身建设等情况;五是防止和纠正“四风”现象,联系服务党员和群众情况;六是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党员作出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情况;七是其他应当公开的党务。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怎样加强党内政治生活之六
发布时间:2021-08-31 15:59
信息来源:市审管办 浏览量:

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制度

党务公开是指党的组织将其实施党的领导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有关事务,按规定在党内或者向党外公开。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成为保障党员各项民主权利的首要之举。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加强党内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践行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生机活力、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制度。要发展和用好党务公开新形式,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党员在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过程中,管理党内事务的能力和维护自身民主权利的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高。

深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把握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基本原则。党的基层组织实现党务公开,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发扬民主,广泛参与。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坚持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相结合,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循序渐进,讲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党内事务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等依照规定不宜公开的外,都应向党员公开。公开内容应真实、具体,公开形式应多样、便捷,并保证党务公开的时效性和经常性。三是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协调运转。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把握工作规律,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公开制度,丰富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努力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四是区别情况,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型党的基层组织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公开内容和形式,提高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明确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党的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情况,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加强党的建设情况,以及党的组织职能、机构等情况,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不得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宜公开的事项外,一般应当公开。党务公开不得危及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以及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等。

党的组织应当根据党务与党员和群众的关联程度合理确定公开范围:一是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党务,向社会公开;二是涉及党的建设重大问题或者党员义务权利,需要全体党员普遍知悉和遵守执行的党务,在全党公开;三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党务,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公开;四是涉及特定党组织、党员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党务,对特定党的组织、党员和群众公开。

党的基层组织应当公开以下内容:一是学习贯彻党中央和上级组织决策部署,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情况;二是任期工作目标、阶段性工作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及落实情况;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党内学习教育、组织党员教育培训、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等情况;四是换届选举、党组织设立、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召开组织生活会、保障党员权利、党费收缴使用管理以及党组织自身建设等情况;五是防止和纠正“四风”现象,联系服务党员和群众情况;六是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党员作出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情况;七是其他应当公开的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