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赠檄文》的故事
发布日期: 2022- 09- 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管办

兰考历史上出了一个有名的清官张伯行。他生于1652年,卒于1725年,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康熙评价“伯行居官清正,天下所知”“伯行操守天下第一”。为谢绝各方馈赠,张伯行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其中说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檄文言简意赅,说一根丝、一粒米,都关系我的名节;一厘钱、一毫钱,都属于百姓的血汗。宽待一分,百姓说受的恩惠就不止一分;索取一文,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谁说这是交际的常道?其实有损道德。如果不是不义之财,这些东西从何而来?那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便悄然离去。这篇檄文也不胫而走,广为传诵,被人们誉为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不过,在灾荒之年,张伯行却能“家运钱米,并制棉衣,拯民饥寒”,还开仓放粮赈灾,别人因此而指责他独断专行时,他义正词严地质问:“谷仓更重要,还是人命更重要?”这样的清官、好官,备受百姓爱戴。张伯行卸任江苏巡抚时,扬州百姓以水果蔬菜相送,他婉言谢绝。百姓们哭着说道:“您在任上,只喝了我们江南一杯水;您今天走了,千万不要推辞百姓的一点心!”万不得已,张伯行才收下一颗青菜、两块豆腐,“一青二白”。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却赠檄文》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9-26 14:01
信息来源:市审管办 浏览量:

兰考历史上出了一个有名的清官张伯行。他生于1652年,卒于1725年,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康熙评价“伯行居官清正,天下所知”“伯行操守天下第一”。为谢绝各方馈赠,张伯行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其中说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檄文言简意赅,说一根丝、一粒米,都关系我的名节;一厘钱、一毫钱,都属于百姓的血汗。宽待一分,百姓说受的恩惠就不止一分;索取一文,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谁说这是交际的常道?其实有损道德。如果不是不义之财,这些东西从何而来?那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便悄然离去。这篇檄文也不胫而走,广为传诵,被人们誉为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不过,在灾荒之年,张伯行却能“家运钱米,并制棉衣,拯民饥寒”,还开仓放粮赈灾,别人因此而指责他独断专行时,他义正词严地质问:“谷仓更重要,还是人命更重要?”这样的清官、好官,备受百姓爱戴。张伯行卸任江苏巡抚时,扬州百姓以水果蔬菜相送,他婉言谢绝。百姓们哭着说道:“您在任上,只喝了我们江南一杯水;您今天走了,千万不要推辞百姓的一点心!”万不得已,张伯行才收下一颗青菜、两块豆腐,“一青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