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

关于对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建议萧山31号的办理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1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审管办


高飞代表:

您在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从市级层面统筹协调推进涉及建设特殊性的重大项目代办工作的建议》(萧山31号)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优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关注与支持。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作为主办单位,针对《建议》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与有关协办单位积极对接研究。现将办理意见反馈如下:

一、关于《建议》中案例项目的推进情况

经了解,传化集团68万吨有机硅新材料项目为区级重大产业项目。2022年,萧山区审管办审批代办工作人员主动联系项目,安排专人“管家式”服务;根据项目的情况和开工节点,量身定制审批流程和时间表,挂图作战;三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联动10多个部门,帮助破解项目赋码备案、土地权调等疑难杂症。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也已经召开了三次以上的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该项目环评问题。目前,经萧山区政府协调,已经解决项目排污指标问题。该项目根据5月中旬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的最新意见进行修改后再次提交,正在审批中。

二、关于对下放审批权限建议的反馈

《建议》针对萧山区传化集团68万吨有机硅新材料及高端精细化学品项目因重污染、高环境风险和严重影响生态,需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导致政企沟通不畅、协调难度大、审批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下放审批权限,尽可能同步至同一层级办理”的建议。在简政放权方面,萧山区一直以来享有县一级审批权限,且根据省管县体制,萧山区行政审批和社会经济管理权限基本与市本级同权。而在环评审批领域,市生态环境局反馈:为方便建设单位办理环评审批等行政审批事宜,2021年12月,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明确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及规划环评审查分工的通知》(杭环发〔2021〕73号),合理划分市本级和分局环评审批分工。除重污染高环境风险和严重影响生态、选址跨本市区(县、市)行政区域、省生态环境厅委托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等建设项目以外,其余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均由属地分局负责审批。2022年,90%以上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均由分局审批,环评手续可以就近咨询、办理。

三、关于对成立重大项目审批协调代办专班建议的反馈

2008年,针对投资项目审批环节过多、周期较长、效率不高等实际问题,杭州市委、市政府首创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为各类投资项目提供无偿的审批代办服务。截至目前,全市代办员共784人,含专职代办员134人,挂职代办员46人,兼职代办员604人。其中,萧山区有19个专职代办员,71个兼职代办员。今年以来,为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目标,我市开展了“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助力我市经济发展开门红专项活动”,指导各区、县(市)对全市172个代办服务项目报批进度进行梳理,并组织代办员业务骨干和有关部门项目审批业务骨干主动上门服务。目前,除7个项目处于准备阶段项目尚未审批申报外,其余165个代办项目目前均推进程度良好,其中含省、市、区重点项目120个。如萧山区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为萧政储出〔2022〕2号配套人才房公交综合体项目量身定做专属流程图、手把手指导网报、联动式服务开通绿色通道,沟通咨询发改、住建、规资等9个部门,协调解决招投标、人防、施工许可等16个问题。

四、关于对持续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建议的反馈

自2018年起,杭州市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4个并联审批阶段,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划分为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3个并联审批阶段,并按阶段明确审批时限。2020年,以工业项目为突破口,依托杭州市“亲清在线”平台,通过智能引导、数据协同、流程重塑,变线下咨询为系统引导,大幅压减申报材料,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同时,以项目为中心,按照“一件事”理念,建立健全行业主管部门、招商主管部门、项目审批部门联合组团服务机制,变“一个项目跑多个部门”为“多个部门为一个项目服务”,变部门“坐等审批”为“提前服务”,做细做实项目前期策划,开辟“拿地即开工”快速通道。目前,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减至53个工作日。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改革,落实“一免、四减、四保障”的改革措施(“一免”即豁免环评编制;“四减”是降低环评等级、开展多评集成、简化环评编制、实行打捆审批;“四保障”是指属地政府加强统筹监督、改革区域管理机构抓好改革落实、生态环境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建设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推行“承诺+公证”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对于存在项目配套公建已在计划建设中、总量控制要求需进一步削减替代等情形的,可以由建设项目承诺在投产前完善相关手续并予以公证后,先行容缺批准环评文件,以推进建设项目早开工、快建设。

2.坚持重点项目代办服务常态化。依托“窗口”平台,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和民营企业项目建设。结合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实行网上网下审批相融合。加强市本级、区县(市)代办项目协调推进,积极服务重点项目、民营项目。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代办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吸收区县(市)优秀做法经验,推进专业代办员队伍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代办服务在社会层面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优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关注与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王芳,联系方式:8508504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市审管办

文件编号

生成日期

关于对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建议萧山31号的办理答复

2023-07-18 17:12:08

访问次数:

高飞代表:

您在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从市级层面统筹协调推进涉及建设特殊性的重大项目代办工作的建议》(萧山31号)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优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关注与支持。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作为主办单位,针对《建议》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与有关协办单位积极对接研究。现将办理意见反馈如下:

一、关于《建议》中案例项目的推进情况

经了解,传化集团68万吨有机硅新材料项目为区级重大产业项目。2022年,萧山区审管办审批代办工作人员主动联系项目,安排专人“管家式”服务;根据项目的情况和开工节点,量身定制审批流程和时间表,挂图作战;三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联动10多个部门,帮助破解项目赋码备案、土地权调等疑难杂症。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也已经召开了三次以上的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该项目环评问题。目前,经萧山区政府协调,已经解决项目排污指标问题。该项目根据5月中旬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的最新意见进行修改后再次提交,正在审批中。

二、关于对下放审批权限建议的反馈

《建议》针对萧山区传化集团68万吨有机硅新材料及高端精细化学品项目因重污染、高环境风险和严重影响生态,需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导致政企沟通不畅、协调难度大、审批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下放审批权限,尽可能同步至同一层级办理”的建议。在简政放权方面,萧山区一直以来享有县一级审批权限,且根据省管县体制,萧山区行政审批和社会经济管理权限基本与市本级同权。而在环评审批领域,市生态环境局反馈:为方便建设单位办理环评审批等行政审批事宜,2021年12月,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明确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及规划环评审查分工的通知》(杭环发〔2021〕73号),合理划分市本级和分局环评审批分工。除重污染高环境风险和严重影响生态、选址跨本市区(县、市)行政区域、省生态环境厅委托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等建设项目以外,其余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均由属地分局负责审批。2022年,90%以上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均由分局审批,环评手续可以就近咨询、办理。

三、关于对成立重大项目审批协调代办专班建议的反馈

2008年,针对投资项目审批环节过多、周期较长、效率不高等实际问题,杭州市委、市政府首创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为各类投资项目提供无偿的审批代办服务。截至目前,全市代办员共784人,含专职代办员134人,挂职代办员46人,兼职代办员604人。其中,萧山区有19个专职代办员,71个兼职代办员。今年以来,为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目标,我市开展了“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助力我市经济发展开门红专项活动”,指导各区、县(市)对全市172个代办服务项目报批进度进行梳理,并组织代办员业务骨干和有关部门项目审批业务骨干主动上门服务。目前,除7个项目处于准备阶段项目尚未审批申报外,其余165个代办项目目前均推进程度良好,其中含省、市、区重点项目120个。如萧山区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为萧政储出〔2022〕2号配套人才房公交综合体项目量身定做专属流程图、手把手指导网报、联动式服务开通绿色通道,沟通咨询发改、住建、规资等9个部门,协调解决招投标、人防、施工许可等16个问题。

四、关于对持续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建议的反馈

自2018年起,杭州市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4个并联审批阶段,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划分为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3个并联审批阶段,并按阶段明确审批时限。2020年,以工业项目为突破口,依托杭州市“亲清在线”平台,通过智能引导、数据协同、流程重塑,变线下咨询为系统引导,大幅压减申报材料,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同时,以项目为中心,按照“一件事”理念,建立健全行业主管部门、招商主管部门、项目审批部门联合组团服务机制,变“一个项目跑多个部门”为“多个部门为一个项目服务”,变部门“坐等审批”为“提前服务”,做细做实项目前期策划,开辟“拿地即开工”快速通道。目前,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减至53个工作日。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改革,落实“一免、四减、四保障”的改革措施(“一免”即豁免环评编制;“四减”是降低环评等级、开展多评集成、简化环评编制、实行打捆审批;“四保障”是指属地政府加强统筹监督、改革区域管理机构抓好改革落实、生态环境部门强化监督管理、建设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推行“承诺+公证”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对于存在项目配套公建已在计划建设中、总量控制要求需进一步削减替代等情形的,可以由建设项目承诺在投产前完善相关手续并予以公证后,先行容缺批准环评文件,以推进建设项目早开工、快建设。

2.坚持重点项目代办服务常态化。依托“窗口”平台,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和民营企业项目建设。结合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实行网上网下审批相融合。加强市本级、区县(市)代办项目协调推进,积极服务重点项目、民营项目。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代办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吸收区县(市)优秀做法经验,推进专业代办员队伍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代办服务在社会层面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优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关注与支持!

特此反馈。


(联系人:王芳,联系方式:8508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