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全力实施“1815”行动 抓好“四强四优”
发布日期: 2025- 03- 0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管办

2025年,全市规划资源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2”工作部署、市委“高质量落实和高水平谋划”11个方面重点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实干争先,全力实施“1815行动”,即锚定“全面推进杭州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一个总目标,聚焦8项重点指标,实施15项改革创新举措,重点抓好“四强四优”八方面工作。

l 空间规划强引领,在打造高品质城市上实干争先

1. 建立“刚弹相济”的规划传导机制,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2025-2030年近期建设规划,实行详细规划分级管控、专项规划清单式管理和一致性审查。

2. 优化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合理设置各类用地比例和差异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探索存量空间的用途转化路径,适应超大城市发展趋势。

3. 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加快详细规划审查批复与“上图入库”,做实做优规划全覆盖,定期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加快建设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构建“编制-审批-实施-评估-监督”全周期管理机制。

4. 加快重点片区与TOD开发建设,推进8个重点发展片区规划建设,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一站一策”细化地铁TOD开发利用方案,推动TOD复合利用、立体开发。

l 用地保障优配置,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干争先。

1. 深化工商业用地改革,实施差异化年期、地价、容积率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丰富工业空间供应策略,实现投向五大产业生态圈的用地规模70%以上、新增工业园区集聚度70%以上、五大产业生态圈地价修正系数最低可达70%、民间投资项目占比80%以上。

2. 加强经营性用地政策供给,制定优化土地供应增量政策,优化容积率计算规则,中心城区实施“优地优供”,有序推出高品质、改善型住宅,积极打造“好房子”,进一步激活土地市场。

3. 深化土地储备机制改革,围绕重点片区、低效用地再开发、TOD开发等,根据绩效确定土储资金预付额度。

l 要素争取强赋能,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上实干争先。

1. 全力争取用地指标,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面排摸新增用地需求,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2. 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市域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大统筹,强化市县两级补充耕地指标联动,市统筹指标对重大项目“应保尽保”。

3. 积极争取土地储备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债,按照“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要求,做全做优项目储备。

4. 积极承接上级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深化7项部级试点,扎实推进4项省级试点,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经验。

l 存量盘活优质效,在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上实干争先。

1. 积极探索城市众源更新,探索老旧小区更新涉及的容积率平衡、差异化规划指标设置、出让金优惠、规划许可和权证注销办理等举措,为城市更新提供政策工具箱。

2. 打造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开展“零税收”用地专项攻坚行动,促进节约用地、产业转型、效益提升、投资增长。推进十大重点片区再开发,打造更多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典型案例。

3. 持续推进“工业上楼”,强化“工业上楼”实施情况动态评估,分类制定用地与建筑标准,确保工业姓“工”,建设高品质产业空间。

4. 优化开发区(园区)布局,持续开展“地企税”调查,促进开发区(园区)用地集约高效。

l 资源保护强机制,在厚植生态文明优势上实干争先。

1. 健全耕地资源长效保护机制,压紧压实党政主体责任,扛稳扛牢行业监管职责,建立疏堵结合、奖惩分明的长效监管机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2. 建立自然资源协同保护机制,完善卫星影像共享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大督导查处力度,探索违法用地和土地指标的挂钩奖惩机制。

3. 推动生态修复与价值转化,全面完成废弃矿山治理修复三年行动,争创智能化绿色矿山。深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及委托代理机制改革。

l 土地整治优布局,在打造共富和美乡村上实干争先。

1. 深化“种楼”“种田”利益分享改革,拓展协作类型,拓展协作对象,拓展协作规模,统筹资金使用,助力“强城”“兴村”“融合”。

2. 优化“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全力提升“多田套合率’。

3. 打造“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向“多跨融合”升级,促进“三生”融合、三产融合、城乡融合。

4. 推进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和乡村产业“点状供地”,全面摸排、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优化乡村产业项目用地空间,完善“点状供地”政策,探索农村建设用地混合利用。

l 助企为民优服务,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实干争先。

1. 深化审批改革“企呼我应”,全面梳理审批服务事项,再造审批流程,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核验合一”工作流程,建立涉企办证问题闭环处置机制。

2. 深化基层服务“民呼我为”,深化局领导联系服务基层工作机制,强化农村回迁安置闭环管理,建立“拆迁安置办证一类事”联动机制,推进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和不动产登记“一件事”改革。

3. 深化智慧治理“空间智治”,挖掘规划资源行业数据“富矿”,打通数据资源,探索实景三维、AI规划等应用场景,推动三维地籍数字化转型,探索地下空间确权登记。

l 除险保安强基础,在守护人民美好生活上实干争先。

1. 地灾防治保安全,全面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智控提能升级“三年行动”,推进“一坡一卡”地灾风险调查全覆盖,推动监测点预警预报精准有效,实施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与区划试点。

2. 信访维稳守平安,开展自然资源领域“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推动重点领域信访减量、信访办理质效提升。

3. 良法善治强肌体,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条例立法,开展政策文件“废改立”清理,不断健全规划资源政策体系,提升争议化解实效,推动发案量、败诉率“双下降。

(数据来源: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

整理人: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窗口 李晓静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25年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全力实施“1815”行动 抓好“四强四优”
发布时间:2025-03-05 11:15
信息来源:市审管办 浏览量:

2025年,全市规划资源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2”工作部署、市委“高质量落实和高水平谋划”11个方面重点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实干争先,全力实施“1815行动”,即锚定“全面推进杭州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一个总目标,聚焦8项重点指标,实施15项改革创新举措,重点抓好“四强四优”八方面工作。

l 空间规划强引领,在打造高品质城市上实干争先

1. 建立“刚弹相济”的规划传导机制,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2025-2030年近期建设规划,实行详细规划分级管控、专项规划清单式管理和一致性审查。

2. 优化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合理设置各类用地比例和差异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探索存量空间的用途转化路径,适应超大城市发展趋势。

3. 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加快详细规划审查批复与“上图入库”,做实做优规划全覆盖,定期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加快建设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构建“编制-审批-实施-评估-监督”全周期管理机制。

4. 加快重点片区与TOD开发建设,推进8个重点发展片区规划建设,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一站一策”细化地铁TOD开发利用方案,推动TOD复合利用、立体开发。

l 用地保障优配置,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干争先。

1. 深化工商业用地改革,实施差异化年期、地价、容积率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丰富工业空间供应策略,实现投向五大产业生态圈的用地规模70%以上、新增工业园区集聚度70%以上、五大产业生态圈地价修正系数最低可达70%、民间投资项目占比80%以上。

2. 加强经营性用地政策供给,制定优化土地供应增量政策,优化容积率计算规则,中心城区实施“优地优供”,有序推出高品质、改善型住宅,积极打造“好房子”,进一步激活土地市场。

3. 深化土地储备机制改革,围绕重点片区、低效用地再开发、TOD开发等,根据绩效确定土储资金预付额度。

l 要素争取强赋能,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上实干争先。

1. 全力争取用地指标,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面排摸新增用地需求,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2. 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市域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大统筹,强化市县两级补充耕地指标联动,市统筹指标对重大项目“应保尽保”。

3. 积极争取土地储备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债,按照“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要求,做全做优项目储备。

4. 积极承接上级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深化7项部级试点,扎实推进4项省级试点,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经验。

l 存量盘活优质效,在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上实干争先。

1. 积极探索城市众源更新,探索老旧小区更新涉及的容积率平衡、差异化规划指标设置、出让金优惠、规划许可和权证注销办理等举措,为城市更新提供政策工具箱。

2. 打造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开展“零税收”用地专项攻坚行动,促进节约用地、产业转型、效益提升、投资增长。推进十大重点片区再开发,打造更多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典型案例。

3. 持续推进“工业上楼”,强化“工业上楼”实施情况动态评估,分类制定用地与建筑标准,确保工业姓“工”,建设高品质产业空间。

4. 优化开发区(园区)布局,持续开展“地企税”调查,促进开发区(园区)用地集约高效。

l 资源保护强机制,在厚植生态文明优势上实干争先。

1. 健全耕地资源长效保护机制,压紧压实党政主体责任,扛稳扛牢行业监管职责,建立疏堵结合、奖惩分明的长效监管机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2. 建立自然资源协同保护机制,完善卫星影像共享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大督导查处力度,探索违法用地和土地指标的挂钩奖惩机制。

3. 推动生态修复与价值转化,全面完成废弃矿山治理修复三年行动,争创智能化绿色矿山。深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及委托代理机制改革。

l 土地整治优布局,在打造共富和美乡村上实干争先。

1. 深化“种楼”“种田”利益分享改革,拓展协作类型,拓展协作对象,拓展协作规模,统筹资金使用,助力“强城”“兴村”“融合”。

2. 优化“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全力提升“多田套合率’。

3. 打造“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向“多跨融合”升级,促进“三生”融合、三产融合、城乡融合。

4. 推进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和乡村产业“点状供地”,全面摸排、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优化乡村产业项目用地空间,完善“点状供地”政策,探索农村建设用地混合利用。

l 助企为民优服务,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实干争先。

1. 深化审批改革“企呼我应”,全面梳理审批服务事项,再造审批流程,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核验合一”工作流程,建立涉企办证问题闭环处置机制。

2. 深化基层服务“民呼我为”,深化局领导联系服务基层工作机制,强化农村回迁安置闭环管理,建立“拆迁安置办证一类事”联动机制,推进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和不动产登记“一件事”改革。

3. 深化智慧治理“空间智治”,挖掘规划资源行业数据“富矿”,打通数据资源,探索实景三维、AI规划等应用场景,推动三维地籍数字化转型,探索地下空间确权登记。

l 除险保安强基础,在守护人民美好生活上实干争先。

1. 地灾防治保安全,全面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智控提能升级“三年行动”,推进“一坡一卡”地灾风险调查全覆盖,推动监测点预警预报精准有效,实施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与区划试点。

2. 信访维稳守平安,开展自然资源领域“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推动重点领域信访减量、信访办理质效提升。

3. 良法善治强肌体,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条例立法,开展政策文件“废改立”清理,不断健全规划资源政策体系,提升争议化解实效,推动发案量、败诉率“双下降。

(数据来源: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

整理人: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窗口 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