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

市审管办关于印发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4-0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审管办


杭审管办〔2022〕11号

各区、县(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审管办(行政服务中心),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两中心”各进驻窗口单位:

现将《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办公室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

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4月2日

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

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办公室

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要点

2021年以来,市审管办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执行省、市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全市政务服务主平台、数字化改革主阵地作用,深化完善“分钟制”“小时制”,迭代升级“线上行政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行政服务中心,有力助推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2021年9月,杭州入选国家首批六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杭州在全国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二;“远程异地多点评标”项目入选省级应用项目示范试点。我办下属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连续第四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连续十年获评中国政府采购“年度创新奖”。全年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事项228万余件,无重大有责投诉,共受理信访64起,均落实整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成交项目197485个(笔、宗、次),成交金额2338.62亿元,平均资金节约率为10.93%。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数字思维,政务服务更便捷

1.迭代升级“线上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政务智服”多跨场景。以“一件事”的理念开发建设企业开办、项目审批、员工管理等10个核心应用场景,实现涉企高频事项“零纸质、零人工、零时限、零跑次”的无感智慧审批,30%的业务自动办结。截至2021年底,累计办件1287.1万件,累计服务1449万次。全市2200余名“亲清D小二”队伍搭档智能客服,以实时在线服务代替传统窗口坐班,69.8万个活跃用户的服务满意率保持在99.3%。杭州市政务服务领域数字化改革做法在国务院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上刊发,向全国介绍经验。

2.全力推动浙江政务服务2.0平台落地应用。在政务服务(涉密、敏感、安全等情形除外)100%网上可办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省政务服务一体化2.0平台落地应用,开展市、区县(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智慧化改造,建设“网办掌办专区”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培养群众形成线上办事能力和习惯,全市实际“网上办”比例从2020年初的40%上升至84.6%,窗口平均压减率达到38.88%。截至2021年底,全市整体接入2.0事项1546项,窗口收件达标率为97.46%。在2021年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评估中,我市“一网通办”率位列全省第一。

3.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和电子签章。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广应用电子证照的通知》,依托省统建的电子签章系统,市本级已发放电子印章717枚(含市政府各部门、市属企事业单位),其中用于政务服务的有137枚。全年共加盖电子印章528.81万次;杭州电子证照库共汇聚58个部门、413类、851种电子证照均可通过公共数据平台“数智杭州”门户登录调用,全年共调用4158.28万次,累计1.42亿次。

(二)坚持需求导向,事项办理更高效

1.深入推进“分钟制”“小时制”。配合市场监管部门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巩固“开办企业”5210标准改革成效(即5个步骤,2份材料,1日办结,零费用),审批办结时间从30分钟压减至25分钟;“企业开办”99%以上的申请人选择网办,其中87.27%实现全流程网办一次都不用跑。以“1+9”体系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政府审批时间从100个工作日压减至目前的80个自然日。深化企业工业项目审批全流程改革,申报材料由原来的111件精简为28件,填写字段数减少90%以上,开工前政府审批时间控制在7小时。

2.拓展深化“一件事”联办改革。抓好21项杭州市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新增和迭代“一件事”的落地应用工作,加快实现线下一窗办、就近办、全域办;积极推进省级新增和迭代“一件事”在杭州的落地应用,其中身份信息连锁变更、5G基站建设、知识产权等“一件事”已率先在全省开展试点。推行交警、城管违法处罚“一号联办”,医保、社保参保登记业务“一窗联办”,水电气缴费“一窗办理”,破解部门职能交叉问题,让群众取一个号办多件事。

3.深入实施“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全市设立20个长三角“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完成专窗全覆盖,104项各类事项实现跨区域办理;杭州、福州、南京三地实现商事登记47个高频事项点对点“跨省通办”;围绕杭州、宁波共融长三角、唱好“双城记”行动方案,主动对接宁波签署政务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两地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以综合自助机为载体,实现229个事项杭、甬两地通办,259个事项杭、甬、湖三地通办。

(三)坚持开拓创新,交易行为更规范

1.围绕“优服务”目标,推广应用电子招投标。拓展电子招投标应用范围,协同市建委、市园文局、市交通局、市林水局等行业监管部门深化电子招投标一体化建设,逐步形成“1+13”全市域一体化格局。全年共完成电子招投标项目2561个,涉及企业743620家,超过90%的项目可在60分钟内完成全部开标流程,节约时间三分之二以上。

2.围绕“强监管”目标,开发建设远程异地评标系统。深化远程异地评标应用,“远程异地多点评标”项目成功入选省级应用项目示范试点,实现评标专家“零接触”“零跑动”跨区域共享,有效避免专家打“熟人分”、场外违规建立“朋友圈”等问题,较好地解决了专家评标这一环节的廉政风险隐患。全年共实施各类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42个,项目评审金额81.72亿元,涉及企业91441家次。

3.围绕“早预警”目标,完善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系统。结合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信息数据链,大数据分析系统能从市场主体行为、参与交易竞争活跃度、采购趋势预判等多个纬度进行深度分析,及时发现和掌握围标、串标线索,有效提高防范预警能力。

(四)坚持以人为本,平台服务更优质

1.规范窗口考核管理。修订完善窗口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组织每日一巡查、每月一检查、每季一考核,开展进驻窗口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编外人员年度考核,全年共评选出“每月之星”120人次、“每月之窗”240个次,积极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制定实施了《杭州市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工作方案》,建设全覆盖的一体化评价中心,全年累计办件评价4156万件,其中差评数9507个,差评的回访率和按期整改率均达100%。

2.建立健全窗口人员关心关爱机制。集中走访窗口派出单位,关心关爱窗口员工,组织集体生日会,安排300名窗口非正编人员开展疗休养活动。先后组织开展窗口党员干部讲党史、“学党史、颂党情、感党恩”知识竞赛、重走长征路沙盘模拟等系列团建活动,促进窗口人员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强平台凝聚力和向心力。

3.持续加强大厅疫情防控工作。把有效保障办事群众和干部职工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制定实施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全面推进“防疫﹒平安”大厅一体化建设,推出“六个加强”防控举措,严格执行办事大厅绿码核验、体温检测、进出登记管理制度,组织752人次开展防疫巡查,实现“双零”目标(零病历、零疑似)。积极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大力推行政务服务线上办、预约办、快速办、延期办等“四个办”,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疫情期间,“两中心”网办比例超过80%,有效减少人员集聚,降低传染风险。

(五)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基础更坚实

1.深化学习教育,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全面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进一步明确全办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组织收听收看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直播,举办 “亮党员风采、优窗口服务”评选等宣教活动,全年共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16次,组织集中专题学习12次,参观红色基地12次,全办政治“三力”显著提升,争做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排头兵。

2.层层压实责任,夯实组织基础。健全党组会议制度,建立办月度工作例会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以“党建双强双优”工程为主线,分类确立“公正、效率、创新、温馨、守纪、规范”主题词,组织开展特色党支部创建活动;完成机关支部换届,深化“双强双优”“一单位一品牌”和基层党组织星级管理。从严从实抓好“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制定实施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清单,加强对所属网站、“两微一端”等阵地管理。深化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引导窗口一线党员佩戴党员党徽、创建窗口先锋岗、争当“每月之星”、党员承诺践诺等。重新编配窗口临时党支部,落实支部书记任职谈话制度,组织开展关怀暖心、体育健身、文化修身、保健强身系列活动,增强窗口的荣誉感和归属感。组织开展全市行政服务系统“党建联盟”活动,着力抓好政治理论联学、优势资源联享、服务活动联办、党员队伍联建、中心工作联促、作风纪律联抓等“六联”活动,以党建引领推动全市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行政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3.严格正风肃纪,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全面落实巡察整改任务。认真抓好巡察审计中指出的问题,2020年市委巡察反馈的20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驻市政府办公厅纪检监察组专项督查提出的12个问题整改完成了10个,剩余关于“三定方案”调整和加强干部交流的2个问题已形成初步整改方案,并将结合换届要求,在下一步工作中尽快予以落实;市审计局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提出的10个问题整改完成了9个,剩余关于合同余款安排使用的1个问题已专门提出书面申请,市政府办公厅、市审计局正在协调解决预算开支口径不一致问题。二是持续改进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盯紧重大节日、重点时节、重点人员进行提醒强调,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不碰红线底线。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变异、反弹,严肃查处“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行为,深化“六大顽疾”整饬,推动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及时督促落实综合自助机使用考核问题,基层得到松绑。三是强化风险防控。聚焦重点岗位深入扫描检视,动态调整廉政风险清单,修订完善《小型项目采购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定期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廉专题教育,常态化组织工作纪律、作风效能检查督查,灵活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提醒谈话50余人次、廉政谈话20余人次。

二、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我办将进一步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盯市委全会提出的“一个中心、七项重点”决策部署,抢抓迎亚运、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建设和国家营商环境创新城市试点等宝贵机遇,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围绕“数字提效、一体塑形、创新争先、群众标准、党建引领”五个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政务服务模式,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围绕数字提效,以更新的理念,抢占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新高地

坚持数智理念,充分利用“一网通办”、数据共享等技术手段,深入推进“分钟制”“小时制”等时限制改革,倒逼全链条流程再造、全过程公正监督,以“零干预、零材料、零费用、零跑动”为目标,推出极简化“无感”审批。

1.深化“减证便民”行动。持续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在户籍管理、市场主体准营、资格考试、社会保险、政府采购等方面积极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分类提出拟取消、免提交、承诺可替等“减材料”清单,为“一照通办”改革夯实基础。梳理需营业执照作为申报材料的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制定“一照通办”事项清单,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原则,积极推动涉企高频事项“一照通办”。

2.优化巩固线上行政服务中心。巩固线上行政服务中心“一键审批”“一键到账”“一键直达”“一窗对话”“多维量化”等既有优势,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持续深化“分钟制”“小时制”改革,以数据交互协同能力的不断强化,提升网上办事操作便利度;进一步完善网上办事引导功能,深化在线导办帮办、智能客服等方式,辅助在线办理,解决网上办事看不懂、操作不便等问题,实现“一看就能懂、一点就能办”,增强企业无感智慧审批体验感。

3.加快全市政务服务“数智指数”研发应用。统筹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监测系统建设,打通市本级及分中心、区(县、市)界限,融汇线上线下各类政务服务数据等,建立全市审管系统“1+13+N”政务数据汇集标准,从分布情况、实时运行状态、效能情况等多维度,对全市政务服务即时感知,形成可展示、可管理、可分析、可决策的政务服务数字“大脑”。以“数智指数”指标评价体系,对市本级、区(县、市)大厅进行标准化评价,数智化管理,打造全国一流的智慧大厅建设样本示范。

4.强化交易大数据分析监管。深挖交易大数据分析系统精细化统计功能、定制化分析功能,完善统计功能类别,搭建全程可追溯,实时可纠偏的数据分析架构。会同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探索交易大数据分析结果应用机制,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智监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分析系统阳光预警能力。

(二)围绕一体塑形,以更优的布局,构建全市四级政务服务联动新格局

以市、区(县、市)两级联动,牵引带动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形成四级政务服务平台同频共振、靶向发力的工作新局面。

1.推动市区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对照“例外事项清单”,按照“应进尽进”的原则,梳理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可办事项,确保清单以外无例外。按照“八统一”的要求,四级平台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同一事项全城同质同标、线上线下同规办理。按照“一体塑形”理念,构建市区政务服务大厅现场管理标准化体系,努力营造环境舒适、风格一致、管理有序、服务优质的一流办事环境。

2.打造特色亮点平台建设。在区(县、市)审管办开展“揭榜挂帅”,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先行先试,打造特色亮点平台,为全市审管系统改革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以西湖、富阳为试点,推动政务服务2.0平台向村(社区)延伸;以萧山、临安为试点,完善大厅休闲、金融、母婴服务、商务服务等区域设置,推进政务大厅向“政务服务综合体”转型;以临平、钱塘为试点,积极探索现代化企业服务区建设,打造覆盖企业全周期、全生态的一条龙政务服务。

3.进一步优化15分钟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圈功能。对照《“就近办”事项指导目录》,依托政务服务2.0平台,打通四级政务服务平台业务网络,力争实现便民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量下沉。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综合窗口建设,推行“收办分离”模式。推动政务服务2.0平台事项与综合便民自助服务机的对接,调整优化全市布点,增加用户黏性,提升体验度,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就近能办、全市通办”的新格局。

4.扩大交易全市“一盘棋”管理范围。在统一政策、统一平台、统一专家库等的基础上,实施代理机构退出评标室“全市同频”管理,加快推动各分中心推广试点,建立健全配套管理制度;规范专家评审费转账支付“全市统一”模式,逐步推进各分中心统一取消现金支付、实现转账支付;构建数字见证服务管理“全市通用”体系,向各分中心推广数字见证服务管理工作规范,拓展系统功能。

(三)围绕创新争先,以更进的姿态,竞速全省数字化改革新跑道

既要巩固全省数字化改革S0清单已有成果,在应用过程中增加杭州辨识度,又要锚定全省数字化改革S1清单,继续推出杭州特色、审管特色的“拳头产品”。

1.争先政务服务2.0应用落地。以深化线上线下融合为目标,推动政务服务2.0平台落地应用,提高事项2.0系统受办率。拓展、迭代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服务,主动对接高频“一件事”与政务服务2.0平台对接与应用,确保“一件事”联办事项先认领、先落地、先应用。

2.争先“跨省通办”改革工作。梳理规范事项申报材料、审查要点、审批流程、办结时限等,提升跨区域通办的标准化程度,争做省内“跨区域通办”标准的制定者。依托市、区两级“跨省通办”专窗,在传统线下办理的基础上,推行远程视频咨询、线上帮办等服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提升以长三角为重点的“跨省通办”服务质量。在宁波、恩施、长春等城市的基础上,扩大跨省通办“朋友圈”,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

3.争先电子招标投标深度应用。持续推动电子招标投标全行业、全类型、全流程、全区域覆盖应用,不断提升“不见面”开评标占比。进一步优化电子交易平台综合性能和用户体验度,会同行业监管部门强化应急联动机制,提升开评标现场管理质效。下好电子招投标全省“一体化”工作杭州“先手棋”,主动联系市级市场主体库与省级市场主体库交互对接,完善全省统一的投标保证保险业务系统对接工作。

4.创新“1+N”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大力推进全市范围“1+N”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应用工作,以共享优质专家资源、分散专家评标场所,进一步降低围串标风险,净化交易环境。积极协同省发改委,协调推进省市两级系统共同应用,探索“走出浙江,迈向全国”的“1+N”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合作新路子。协调各行业监管部门制订完善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力争在全国率先构建“1+N”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工作的规范化体系。

5.创新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应用。强化各级电子证照库、电子签章平台与职能部门业务系统深入对接,逐步实现在线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的互通互认,重点是CA印章在电子交易领域的互认与应用,参与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CA互认工作。在货物报关、银行贷款、项目申报、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推广应用,满足企业、个人在网上办事时对于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加盖电子签章文档的业务需求,鼓励认证机构在认证证书等领域推广使用电子签章,在相关领域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提供实践的“杭州范例”。

(四)围绕群众标准,以更高的标准,扛起“民呼我为”的新担当

把不断擦亮全市政务服务的“金字招牌”作为市审管办的使命职责,以创标、夺标的魄力,不断拉高建设标杆,争当全国一流政务服务标准的制定者。

1.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主动问。会同相关部门探索建立联企互动机制,从需求侧出发定期收集企业对审批工作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研究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优化审批流程,重塑审批链条,打通审批中的堵点。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导向,强化对相关案例的研判,掌握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一手资料,为全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成果。

2.营造舒适办事环境主动变。启动办事大厅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建设,更新设施设备,统一标识标牌,营造文化氛围,以和谐一致的整体风格,打造舒适温馨的办事环境。持续推进“防疫﹒平安”大厅一体化建设,常态化实行“六个加强”防控举措,把好疫情防控的大门,打造安全健康的办事环境。针对“网办”“掌办”比例提升的工作实际,进一步强化网络数据安全管理,为企业群众打造一个可信任的网上办事环境。

3.推行特色服务主动办。组织开展“红色领杭·奉献亚运”大考大赛,不断推进重大项目特别是亚运项目审批和招标投标工作提质增效,举办全市审管系统“窗口树形象 服务展风采”文明服务专项行动,让“窗口”成为亚运期间展示城市文明的一张名片。从“我为群众办实事”出发,聚焦各类重点难点项目、群众关注的民生事项,利用移动审批车推出“月月发车、零公里服务”举措,在进社区、企业、校园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探索向大型综合体、车站广场等人流量集中场所延伸,通过“移动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真正使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政务服务就在身边。

4.接受广泛监督主动改。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行风监督员等实地感受大厅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指出大厅服务工作的不足与短板,提出合理化建议,倒逼平台工作与管理的精准化、精细化。打造投诉处理闭环管理机制,建立窗口投诉件、整改单、行风效能等的档案库,推行监督反馈机制,形成闭环,对工作中的问题立整立改,助力营造政务服务综合体的“精品效应”。

(五)围绕党建引领,以更实的作风,展现全市“第一窗口”的新风采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思想伟力,坚定理想信念,以“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紧迫感,走好新时代改革工作的“赶考”之路,以实际行动争当“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

1.强化理论武装。以慎终如始的态度,持续深入学习“四史”,深入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明确改革目标、改革方向,自觉把全办工作统一到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在坚持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抓好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对数字化改革等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的学习,按照学思践悟、学以致用的要求,把中央、省市委政策精神与具体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找到改革的“船”,架起改革的“桥”。

2.强化组织建设。深化“党建双强双优”工程,深入创建“特色党支部”,围绕“效率、创新、温馨、规范、守纪、公正”等主题词,持续改进全办工作作风。创新窗口队伍组织建设新模式,加强队伍政治培训、常态培训、专项培训等,把武装思想头脑、提升业务能力、促进工作绩效更好地融合并进。提升“党建”带“群团”同心工程,发挥机关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组织作用,深化全市审管系统“党建联盟”活动,形成“1+13+N”党建同频共振新气象。

3.强化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干部多元化、多渠道交流机制,把干部放到窗口、区(县、市)平台等改革一线经历风雨,接受锤炼,把青年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把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双过硬的党员放到管理岗位,助推改革工作。探索推动政务办事员队伍建设,更好发挥一线党组织、党员干部在改革攻坚、服务为民方面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展现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服务“窗口”的“头雁”形象。

4.强化改革攻坚。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推行改革任务项目化,实行项目推进专班化,对具体工作编印项目计划表,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强化工作过程跟踪问效机制,按照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的要求,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确保各项改革工作不折不扣的完成,交出市审管办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数字化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工作中的高分报表。

市审管办(公资办)秘书处  

2022年4月2日印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市审管办

文件编号

生成日期

市审管办关于印发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2-04-08 15:56:15

访问次数:

杭审管办〔2022〕11号

各区、县(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审管办(行政服务中心),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两中心”各进驻窗口单位:

现将《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办公室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

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4月2日

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

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办公室

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要点

2021年以来,市审管办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执行省、市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全市政务服务主平台、数字化改革主阵地作用,深化完善“分钟制”“小时制”,迭代升级“线上行政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行政服务中心,有力助推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2021年9月,杭州入选国家首批六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杭州在全国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二;“远程异地多点评标”项目入选省级应用项目示范试点。我办下属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连续第四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连续十年获评中国政府采购“年度创新奖”。全年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事项228万余件,无重大有责投诉,共受理信访64起,均落实整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成交项目197485个(笔、宗、次),成交金额2338.62亿元,平均资金节约率为10.93%。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数字思维,政务服务更便捷

1.迭代升级“线上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政务智服”多跨场景。以“一件事”的理念开发建设企业开办、项目审批、员工管理等10个核心应用场景,实现涉企高频事项“零纸质、零人工、零时限、零跑次”的无感智慧审批,30%的业务自动办结。截至2021年底,累计办件1287.1万件,累计服务1449万次。全市2200余名“亲清D小二”队伍搭档智能客服,以实时在线服务代替传统窗口坐班,69.8万个活跃用户的服务满意率保持在99.3%。杭州市政务服务领域数字化改革做法在国务院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上刊发,向全国介绍经验。

2.全力推动浙江政务服务2.0平台落地应用。在政务服务(涉密、敏感、安全等情形除外)100%网上可办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省政务服务一体化2.0平台落地应用,开展市、区县(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智慧化改造,建设“网办掌办专区”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培养群众形成线上办事能力和习惯,全市实际“网上办”比例从2020年初的40%上升至84.6%,窗口平均压减率达到38.88%。截至2021年底,全市整体接入2.0事项1546项,窗口收件达标率为97.46%。在2021年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评估中,我市“一网通办”率位列全省第一。

3.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和电子签章。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广应用电子证照的通知》,依托省统建的电子签章系统,市本级已发放电子印章717枚(含市政府各部门、市属企事业单位),其中用于政务服务的有137枚。全年共加盖电子印章528.81万次;杭州电子证照库共汇聚58个部门、413类、851种电子证照均可通过公共数据平台“数智杭州”门户登录调用,全年共调用4158.28万次,累计1.42亿次。

(二)坚持需求导向,事项办理更高效

1.深入推进“分钟制”“小时制”。配合市场监管部门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巩固“开办企业”5210标准改革成效(即5个步骤,2份材料,1日办结,零费用),审批办结时间从30分钟压减至25分钟;“企业开办”99%以上的申请人选择网办,其中87.27%实现全流程网办一次都不用跑。以“1+9”体系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政府审批时间从100个工作日压减至目前的80个自然日。深化企业工业项目审批全流程改革,申报材料由原来的111件精简为28件,填写字段数减少90%以上,开工前政府审批时间控制在7小时。

2.拓展深化“一件事”联办改革。抓好21项杭州市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新增和迭代“一件事”的落地应用工作,加快实现线下一窗办、就近办、全域办;积极推进省级新增和迭代“一件事”在杭州的落地应用,其中身份信息连锁变更、5G基站建设、知识产权等“一件事”已率先在全省开展试点。推行交警、城管违法处罚“一号联办”,医保、社保参保登记业务“一窗联办”,水电气缴费“一窗办理”,破解部门职能交叉问题,让群众取一个号办多件事。

3.深入实施“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全市设立20个长三角“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完成专窗全覆盖,104项各类事项实现跨区域办理;杭州、福州、南京三地实现商事登记47个高频事项点对点“跨省通办”;围绕杭州、宁波共融长三角、唱好“双城记”行动方案,主动对接宁波签署政务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两地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以综合自助机为载体,实现229个事项杭、甬两地通办,259个事项杭、甬、湖三地通办。

(三)坚持开拓创新,交易行为更规范

1.围绕“优服务”目标,推广应用电子招投标。拓展电子招投标应用范围,协同市建委、市园文局、市交通局、市林水局等行业监管部门深化电子招投标一体化建设,逐步形成“1+13”全市域一体化格局。全年共完成电子招投标项目2561个,涉及企业743620家,超过90%的项目可在60分钟内完成全部开标流程,节约时间三分之二以上。

2.围绕“强监管”目标,开发建设远程异地评标系统。深化远程异地评标应用,“远程异地多点评标”项目成功入选省级应用项目示范试点,实现评标专家“零接触”“零跑动”跨区域共享,有效避免专家打“熟人分”、场外违规建立“朋友圈”等问题,较好地解决了专家评标这一环节的廉政风险隐患。全年共实施各类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42个,项目评审金额81.72亿元,涉及企业91441家次。

3.围绕“早预警”目标,完善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系统。结合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信息数据链,大数据分析系统能从市场主体行为、参与交易竞争活跃度、采购趋势预判等多个纬度进行深度分析,及时发现和掌握围标、串标线索,有效提高防范预警能力。

(四)坚持以人为本,平台服务更优质

1.规范窗口考核管理。修订完善窗口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组织每日一巡查、每月一检查、每季一考核,开展进驻窗口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编外人员年度考核,全年共评选出“每月之星”120人次、“每月之窗”240个次,积极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制定实施了《杭州市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工作方案》,建设全覆盖的一体化评价中心,全年累计办件评价4156万件,其中差评数9507个,差评的回访率和按期整改率均达100%。

2.建立健全窗口人员关心关爱机制。集中走访窗口派出单位,关心关爱窗口员工,组织集体生日会,安排300名窗口非正编人员开展疗休养活动。先后组织开展窗口党员干部讲党史、“学党史、颂党情、感党恩”知识竞赛、重走长征路沙盘模拟等系列团建活动,促进窗口人员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强平台凝聚力和向心力。

3.持续加强大厅疫情防控工作。把有效保障办事群众和干部职工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制定实施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全面推进“防疫﹒平安”大厅一体化建设,推出“六个加强”防控举措,严格执行办事大厅绿码核验、体温检测、进出登记管理制度,组织752人次开展防疫巡查,实现“双零”目标(零病历、零疑似)。积极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大力推行政务服务线上办、预约办、快速办、延期办等“四个办”,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疫情期间,“两中心”网办比例超过80%,有效减少人员集聚,降低传染风险。

(五)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基础更坚实

1.深化学习教育,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全面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进一步明确全办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组织收听收看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直播,举办 “亮党员风采、优窗口服务”评选等宣教活动,全年共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16次,组织集中专题学习12次,参观红色基地12次,全办政治“三力”显著提升,争做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排头兵。

2.层层压实责任,夯实组织基础。健全党组会议制度,建立办月度工作例会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以“党建双强双优”工程为主线,分类确立“公正、效率、创新、温馨、守纪、规范”主题词,组织开展特色党支部创建活动;完成机关支部换届,深化“双强双优”“一单位一品牌”和基层党组织星级管理。从严从实抓好“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制定实施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清单,加强对所属网站、“两微一端”等阵地管理。深化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引导窗口一线党员佩戴党员党徽、创建窗口先锋岗、争当“每月之星”、党员承诺践诺等。重新编配窗口临时党支部,落实支部书记任职谈话制度,组织开展关怀暖心、体育健身、文化修身、保健强身系列活动,增强窗口的荣誉感和归属感。组织开展全市行政服务系统“党建联盟”活动,着力抓好政治理论联学、优势资源联享、服务活动联办、党员队伍联建、中心工作联促、作风纪律联抓等“六联”活动,以党建引领推动全市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行政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3.严格正风肃纪,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全面落实巡察整改任务。认真抓好巡察审计中指出的问题,2020年市委巡察反馈的20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驻市政府办公厅纪检监察组专项督查提出的12个问题整改完成了10个,剩余关于“三定方案”调整和加强干部交流的2个问题已形成初步整改方案,并将结合换届要求,在下一步工作中尽快予以落实;市审计局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提出的10个问题整改完成了9个,剩余关于合同余款安排使用的1个问题已专门提出书面申请,市政府办公厅、市审计局正在协调解决预算开支口径不一致问题。二是持续改进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盯紧重大节日、重点时节、重点人员进行提醒强调,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不碰红线底线。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变异、反弹,严肃查处“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行为,深化“六大顽疾”整饬,推动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及时督促落实综合自助机使用考核问题,基层得到松绑。三是强化风险防控。聚焦重点岗位深入扫描检视,动态调整廉政风险清单,修订完善《小型项目采购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定期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廉专题教育,常态化组织工作纪律、作风效能检查督查,灵活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提醒谈话50余人次、廉政谈话20余人次。

二、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我办将进一步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盯市委全会提出的“一个中心、七项重点”决策部署,抢抓迎亚运、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建设和国家营商环境创新城市试点等宝贵机遇,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围绕“数字提效、一体塑形、创新争先、群众标准、党建引领”五个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政务服务模式,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围绕数字提效,以更新的理念,抢占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新高地

坚持数智理念,充分利用“一网通办”、数据共享等技术手段,深入推进“分钟制”“小时制”等时限制改革,倒逼全链条流程再造、全过程公正监督,以“零干预、零材料、零费用、零跑动”为目标,推出极简化“无感”审批。

1.深化“减证便民”行动。持续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在户籍管理、市场主体准营、资格考试、社会保险、政府采购等方面积极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分类提出拟取消、免提交、承诺可替等“减材料”清单,为“一照通办”改革夯实基础。梳理需营业执照作为申报材料的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制定“一照通办”事项清单,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原则,积极推动涉企高频事项“一照通办”。

2.优化巩固线上行政服务中心。巩固线上行政服务中心“一键审批”“一键到账”“一键直达”“一窗对话”“多维量化”等既有优势,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持续深化“分钟制”“小时制”改革,以数据交互协同能力的不断强化,提升网上办事操作便利度;进一步完善网上办事引导功能,深化在线导办帮办、智能客服等方式,辅助在线办理,解决网上办事看不懂、操作不便等问题,实现“一看就能懂、一点就能办”,增强企业无感智慧审批体验感。

3.加快全市政务服务“数智指数”研发应用。统筹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监测系统建设,打通市本级及分中心、区(县、市)界限,融汇线上线下各类政务服务数据等,建立全市审管系统“1+13+N”政务数据汇集标准,从分布情况、实时运行状态、效能情况等多维度,对全市政务服务即时感知,形成可展示、可管理、可分析、可决策的政务服务数字“大脑”。以“数智指数”指标评价体系,对市本级、区(县、市)大厅进行标准化评价,数智化管理,打造全国一流的智慧大厅建设样本示范。

4.强化交易大数据分析监管。深挖交易大数据分析系统精细化统计功能、定制化分析功能,完善统计功能类别,搭建全程可追溯,实时可纠偏的数据分析架构。会同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探索交易大数据分析结果应用机制,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智监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分析系统阳光预警能力。

(二)围绕一体塑形,以更优的布局,构建全市四级政务服务联动新格局

以市、区(县、市)两级联动,牵引带动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形成四级政务服务平台同频共振、靶向发力的工作新局面。

1.推动市区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对照“例外事项清单”,按照“应进尽进”的原则,梳理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可办事项,确保清单以外无例外。按照“八统一”的要求,四级平台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同一事项全城同质同标、线上线下同规办理。按照“一体塑形”理念,构建市区政务服务大厅现场管理标准化体系,努力营造环境舒适、风格一致、管理有序、服务优质的一流办事环境。

2.打造特色亮点平台建设。在区(县、市)审管办开展“揭榜挂帅”,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先行先试,打造特色亮点平台,为全市审管系统改革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以西湖、富阳为试点,推动政务服务2.0平台向村(社区)延伸;以萧山、临安为试点,完善大厅休闲、金融、母婴服务、商务服务等区域设置,推进政务大厅向“政务服务综合体”转型;以临平、钱塘为试点,积极探索现代化企业服务区建设,打造覆盖企业全周期、全生态的一条龙政务服务。

3.进一步优化15分钟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圈功能。对照《“就近办”事项指导目录》,依托政务服务2.0平台,打通四级政务服务平台业务网络,力争实现便民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量下沉。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综合窗口建设,推行“收办分离”模式。推动政务服务2.0平台事项与综合便民自助服务机的对接,调整优化全市布点,增加用户黏性,提升体验度,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就近能办、全市通办”的新格局。

4.扩大交易全市“一盘棋”管理范围。在统一政策、统一平台、统一专家库等的基础上,实施代理机构退出评标室“全市同频”管理,加快推动各分中心推广试点,建立健全配套管理制度;规范专家评审费转账支付“全市统一”模式,逐步推进各分中心统一取消现金支付、实现转账支付;构建数字见证服务管理“全市通用”体系,向各分中心推广数字见证服务管理工作规范,拓展系统功能。

(三)围绕创新争先,以更进的姿态,竞速全省数字化改革新跑道

既要巩固全省数字化改革S0清单已有成果,在应用过程中增加杭州辨识度,又要锚定全省数字化改革S1清单,继续推出杭州特色、审管特色的“拳头产品”。

1.争先政务服务2.0应用落地。以深化线上线下融合为目标,推动政务服务2.0平台落地应用,提高事项2.0系统受办率。拓展、迭代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服务,主动对接高频“一件事”与政务服务2.0平台对接与应用,确保“一件事”联办事项先认领、先落地、先应用。

2.争先“跨省通办”改革工作。梳理规范事项申报材料、审查要点、审批流程、办结时限等,提升跨区域通办的标准化程度,争做省内“跨区域通办”标准的制定者。依托市、区两级“跨省通办”专窗,在传统线下办理的基础上,推行远程视频咨询、线上帮办等服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提升以长三角为重点的“跨省通办”服务质量。在宁波、恩施、长春等城市的基础上,扩大跨省通办“朋友圈”,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

3.争先电子招标投标深度应用。持续推动电子招标投标全行业、全类型、全流程、全区域覆盖应用,不断提升“不见面”开评标占比。进一步优化电子交易平台综合性能和用户体验度,会同行业监管部门强化应急联动机制,提升开评标现场管理质效。下好电子招投标全省“一体化”工作杭州“先手棋”,主动联系市级市场主体库与省级市场主体库交互对接,完善全省统一的投标保证保险业务系统对接工作。

4.创新“1+N”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大力推进全市范围“1+N”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应用工作,以共享优质专家资源、分散专家评标场所,进一步降低围串标风险,净化交易环境。积极协同省发改委,协调推进省市两级系统共同应用,探索“走出浙江,迈向全国”的“1+N”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合作新路子。协调各行业监管部门制订完善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力争在全国率先构建“1+N”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工作的规范化体系。

5.创新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应用。强化各级电子证照库、电子签章平台与职能部门业务系统深入对接,逐步实现在线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的互通互认,重点是CA印章在电子交易领域的互认与应用,参与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CA互认工作。在货物报关、银行贷款、项目申报、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推广应用,满足企业、个人在网上办事时对于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加盖电子签章文档的业务需求,鼓励认证机构在认证证书等领域推广使用电子签章,在相关领域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提供实践的“杭州范例”。

(四)围绕群众标准,以更高的标准,扛起“民呼我为”的新担当

把不断擦亮全市政务服务的“金字招牌”作为市审管办的使命职责,以创标、夺标的魄力,不断拉高建设标杆,争当全国一流政务服务标准的制定者。

1.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主动问。会同相关部门探索建立联企互动机制,从需求侧出发定期收集企业对审批工作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研究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优化审批流程,重塑审批链条,打通审批中的堵点。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导向,强化对相关案例的研判,掌握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一手资料,为全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成果。

2.营造舒适办事环境主动变。启动办事大厅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建设,更新设施设备,统一标识标牌,营造文化氛围,以和谐一致的整体风格,打造舒适温馨的办事环境。持续推进“防疫﹒平安”大厅一体化建设,常态化实行“六个加强”防控举措,把好疫情防控的大门,打造安全健康的办事环境。针对“网办”“掌办”比例提升的工作实际,进一步强化网络数据安全管理,为企业群众打造一个可信任的网上办事环境。

3.推行特色服务主动办。组织开展“红色领杭·奉献亚运”大考大赛,不断推进重大项目特别是亚运项目审批和招标投标工作提质增效,举办全市审管系统“窗口树形象 服务展风采”文明服务专项行动,让“窗口”成为亚运期间展示城市文明的一张名片。从“我为群众办实事”出发,聚焦各类重点难点项目、群众关注的民生事项,利用移动审批车推出“月月发车、零公里服务”举措,在进社区、企业、校园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探索向大型综合体、车站广场等人流量集中场所延伸,通过“移动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真正使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政务服务就在身边。

4.接受广泛监督主动改。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行风监督员等实地感受大厅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指出大厅服务工作的不足与短板,提出合理化建议,倒逼平台工作与管理的精准化、精细化。打造投诉处理闭环管理机制,建立窗口投诉件、整改单、行风效能等的档案库,推行监督反馈机制,形成闭环,对工作中的问题立整立改,助力营造政务服务综合体的“精品效应”。

(五)围绕党建引领,以更实的作风,展现全市“第一窗口”的新风采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思想伟力,坚定理想信念,以“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紧迫感,走好新时代改革工作的“赶考”之路,以实际行动争当“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

1.强化理论武装。以慎终如始的态度,持续深入学习“四史”,深入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明确改革目标、改革方向,自觉把全办工作统一到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在坚持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抓好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对数字化改革等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的学习,按照学思践悟、学以致用的要求,把中央、省市委政策精神与具体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找到改革的“船”,架起改革的“桥”。

2.强化组织建设。深化“党建双强双优”工程,深入创建“特色党支部”,围绕“效率、创新、温馨、规范、守纪、公正”等主题词,持续改进全办工作作风。创新窗口队伍组织建设新模式,加强队伍政治培训、常态培训、专项培训等,把武装思想头脑、提升业务能力、促进工作绩效更好地融合并进。提升“党建”带“群团”同心工程,发挥机关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组织作用,深化全市审管系统“党建联盟”活动,形成“1+13+N”党建同频共振新气象。

3.强化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干部多元化、多渠道交流机制,把干部放到窗口、区(县、市)平台等改革一线经历风雨,接受锤炼,把青年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把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双过硬的党员放到管理岗位,助推改革工作。探索推动政务办事员队伍建设,更好发挥一线党组织、党员干部在改革攻坚、服务为民方面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展现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服务“窗口”的“头雁”形象。

4.强化改革攻坚。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推行改革任务项目化,实行项目推进专班化,对具体工作编印项目计划表,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强化工作过程跟踪问效机制,按照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的要求,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确保各项改革工作不折不扣的完成,交出市审管办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数字化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工作中的高分报表。

市审管办(公资办)秘书处  

2022年4月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