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

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办公室2023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4-03-1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审管办


2023年以来,市审管办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聚焦省委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市委市政府打赢“两场硬仗”的决策部署,切实承担起市放管服办统筹协调职责,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主平台、数字化改革主阵地作用,围绕高标准打造增值式政务服务环境,强力推进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与提升行动,持续擦亮营商环境最优市“第一窗口”金名片。李强总理在杭州调研考察时对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办不成事”专窗实行兜底办相关做法给予肯定。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示范政务服务中心,并被评为杭州市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集体;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得杭州市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工作集体嘉奖,连续第六年荣获“年度全国十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级)”,连续第十二年荣获中国政府采购“年度创新奖”,并首次获评年度优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一、坚持数智思维,以改革创新提升政务环境

承担市放管服办职责,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改善部门服务,努力提高办事效率,以政府数字化改革,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1.牵头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根据省、市“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部署,组织20家专项改革牵头单位联合编制《杭州市全面优化提升政务环境2023年度工作要点》,推出四个方面56项重点工作,组织推选年度重点事项,推荐改革创新案例。组织相关市直单位及余杭、临安两个区开展专项督查,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深化。组建政务环境专项小组,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及时做好任务交办、协调督促、总结评估等工作。2023年9月下旬,代表杭州参加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十七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

2.深入推进高质量“一网通办”。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2.0平台全覆盖,161个事项跨省通办,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全市域“一网通办”,年度依申请政务服务高质量“一网通办率”位居全省前列。

3.全面推广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应用。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在政务、商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助力实现279项涉企事项“一照通办”。在企业开户、银行贷款领域,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试点机构涵盖各类型银行序列,银行端电子签章技术应用覆盖面较改革前增加近30%;公安证件照片“一窗通拍、全域应用”跨警种、跨部门累计调用近7.6万次;交通运输电子证照除政务服务跨部门应用外,还广泛应用于投保及理赔、加油站加油优惠,社会化应用领跑全省。全市档案馆实现24小时内档案电子出证服务。目前,杭州已归集电子证照413类1054种,累计调用达1.83亿次;完成省市电子印章平台对接工作,市级平台本年新增发放企业印章44.7万枚、个人印章2433枚。

4.深化投资项目长效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三色预警”工作机制,以“三个主动服务”“三方联动”审批,抓好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工作,持续深化我市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和中介服务工作。积极推动拿地即开工、全生命周期代办等服务机制在全市层面的推广与应用,开展助力经济“开门红”专项服务行动,围绕服务重点项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四大类25个。2023年共服务代办项目191个、总投资额约1407亿。打造移动审批车“行走中的办事大厅”品牌名片,以重大投资项目、老旧偏远小区、特殊群体和人流集中场所为服务重点,每月常态化发车,累计开展上门联评联审联办及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143场次。

5.开展涉企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提质专项行动。牵头编制涉审中介专项行动目标任务“三张清单”,推动专项治理行动。通过发布年度涉审中介诚信名单和季度评价公告,改造升级中介网中介目录星级管理、诚信机构展示、评价数据库等模块,开发涉审中介多维评价评分应用模块,加强中介评价结果应用,推进我市涉审中介机构法治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网上中介超市中介优选(竞价交易)功能,目前共入驻中介机构1299家、优选系统竞价项目865个。

6.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新路径。根据刘捷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中心”建设要求,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增挂“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牌子,于2023年8月底完成大厅一期优化改造,首批进驻增值服务事项142项,形成24项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人才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国际商贸服务、慈善共富等增值服务。同时,通过迭代升级24小时自助服务区、优化“启航工作室”、强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现场调解消化问题能力、拓展“上门办”“预约办”范畴、打造“行走中的办事大厅”等举措,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超预期的优质服务。市本级“一中心”专区运行以来,累计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4万余次;全市各级“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共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560余件,现场投诉率同比下降37.55%。

7.积极创建全省示范政务服务中心。根据省委改革办部署要求,研究制定了我市创建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全市示范中心创建工作;对照《市、县示范政务服务中心自评表》5大类46项评选内容,逐一梳理、补齐短板,切实抓好市本级各项创建工作落实。市本级、萧山区、钱塘区政务服务中心以及14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荣获全省示范中心称号。

二、坚持治管结合,以整治规范优化招投标市场环境

围绕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实施到位、制度到位、监管到位、打击到位等“六个到位”要求,牵头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与提升行动,成效明显;强化数字赋能,持续优化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保障水平,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保驾护航。

1.扎实推进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与提升行动。牵头推动“一办五组”实体化运作,强化工作联动,建立联席例会、政策研究、工作联动、督查通报四项工作机制,制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将7项任务细化分解为32个具体工作举措,以工作项目落实推进。召开各类工作会议50余次,破解痛点、堵点问题70余个;编发《工作通报》48期,定期通报工作动态,宣传创新举措;研究制定规范性文件13个、指导类文件(通知)10个,对市场主体、全链条监管、数字智治等方面创新管理手段,强化制度规范,统一规范了限额以下小额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标准不断升级、数智应用不断创新、震慑效应不断扩大的阶段性工作成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刘捷和市长姚高员分别予以批示肯定。

2.全力推动重点重要项目招投标提速增效。积极开展“党建联建促发展 服务项目办实事”系列活动,建立市区两级“1+13”协同服务保障机制,坚持“需求牵引、首要保障、快速响应、全面联动”要求,通过构建工作专班,实现重点重要项目对接“无缝隙”;落实全程应急保障,助力项目落地“快准稳”;开展市区联动,探索实现项目交易“高效率”;强化数字引领,树立行业服务“新标杆”,全力保障重点重要项目招投标提速增效。全年全市对接服务各类重点重要项目513个,其中市重点计划项目134个,动态服务保障项目379个。

3.深化拓展全流程数字化交易。实现与山东、河南、北京、上海等国内13个省、市数字证书CA跨区域互认,率先完成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六城市数字证书CA互认试点,全年通过数字证书CA互认参与我市工程建设电子招投标项目的外地企业达31.26万家次,占参与企业总数的34.15%,参标项目2954个,大幅降低了外地企业投标成本,获得国家发改委法规司来信表扬。全市累计开通数字直播间28个,覆盖市本级和13个分中心,全年完成数字直播1420场次,为39.8万家企业提供“全程直播、全网监督”的阳光服务,获得2023年度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科技成果大赛三等奖。深化拓展“1+N”远程异地多点评标,率先建成全省首个省、市、区(县)立体多级贯通的远程异地多点评标体系,联合温州、宁波等省内城市和山东烟台、合肥包河等省外地市持续探索跨区域远程合作模式,全年全市累计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60个,其中市域项目62个,跨市项目292个,跨省项目6个。并取得国家版权局审核认定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迭代升级阳光交易智管系统,从分析展示、智慧服务、信息预警三大维度,展现市场开放程度、市场服务能力等15屏29项功能,动态提供招标人异常关联、投标人抱团、专家评审倾向等疑似违法违规行为线索源,提供疑似线索流转13批次,累计数据366万余条,大幅提升行业监管数字治理能力,获得2023年度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科技成果大赛三等奖。

4.强化全市交易平台统筹管理。加强区、县(市)业务协调,修订2023新版服务规则制度汇编,推进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人员退出评标室全市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市交易秩序。通过完善管理工作机制,强化投标保证金管理,全年退付4032笔,退付金额4.46亿元,退付完成率100%。指导区、县(市)拓展专家评审费转账支付项目类型覆盖范围,全年涉及评标项目4944个,评标专家2.24万人次,转账金额2323.34万元。迭代升级数字见证系统2.0版,市本级和11个区、县(市)分中心已推广应用数字见证管理。

三、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联建牵引平台跃级蝶变

作为全市首批党建联建试点单位,构建“1+13+N”全市审管系统党建联建矩阵式格局,以党建为牵引,持续推动全市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

1.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想提升与工作推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结合年度重点,梳理8个调研课题,办党组带头开展调研24次,其中蹲点调研16次,发现问题7个,转化调研成果8个,建章立制19项,形成并巩固系列做法,推动全办工作向前迈进。高度重视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结合主题教育检视整改要求,针对巡察反馈的12个方面36个问题,研究制定98项整改措施,建立工作闭环机制,以项目化推进问题整改销号,至年底所有问题均已整改到位完成销号,建立完善相关制度32项,实现问题整治标本兼顾。

2.市区合力联动改革攻坚。牵头与各区、县(市)及西湖风景名胜区审管办(行政服务中心)签约第二批17个联动攻坚项目,其中有10个项目聚焦经济翻身仗,2个项目聚焦亚运攻坚仗,5个项目聚焦夯实基层基础,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如上城区率先实现首批162名“行政办事员”持证上岗,实现窗口持证上岗全覆盖;萧山区政务服务“数智化”标准化项目获批第九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桐庐县开展“护航亚运•赛马桐行”系列活动,全力打造党建+政务服务“六型”新品牌;西湖风景名胜区组建三级“亚运领跑 红色领航”“跑小西”服务队,创新搭建环西湖政务服务推广体验平台。

3.服务亚运展现平台风采。在审管系统开展英汉双语学习、窗口服务文明、社交、急救等专题培训,熟悉掌握亚运通识,滚动播放亚运宣传视频,为迎接杭州亚运和文明服务的提升做好准备。举办“红色领杭•奉献亚运”全市审管系统主题宣讲展演活动,展现审管人积极向上、克难攻坚、坚守奉献、文明有礼的精神风貌,新华网、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都市快报等相关媒体相继报道。全力保障亚运项目招投标提速增效,全市累计成交亚运项目3031个,成交金额708.50亿元,平均节资率16.34%。

4.持续推进平台队伍建设。修订完善《“两中心”窗口考核办法》,优化评优评先机制,融合推动“行政办事员”队伍建设,窗口考核新增“每月之星”梯度性激励机制及年度“优秀行政办事员”评选,全年共评选出 356 位“每月之星”,其中行政办事员 228 人。加强效能监督检查,支持效能监督员累计开展监督检查13次,发现问题101个,并及时核实处理;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截至12月底,全市累计办件评价1219.6万件,其中78个差评全部开展回访并按期完成整改。关心关爱窗口人员,组织窗口编外人员300人次参加疗休养,增强平台归属感和凝聚力。

5.实施一体化专题化常态化宣传。联合杭州之声开辟《审管加速度》短音频专栏,创新推出数治政务员“审点芯”,定制专属图片(视频)彩铃,不断提升杭州政务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落实“窗口树形象 服务展风采”文明服务专项行动部署要求,连续3年开展全市审管系统“双优”选树活动,今年共产生“优秀窗口”“优秀人物”各20个。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市审管办

文件编号

生成日期

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办公室2023年工作总结

2024-03-18 15:49:43

访问次数:

2023年以来,市审管办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聚焦省委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市委市政府打赢“两场硬仗”的决策部署,切实承担起市放管服办统筹协调职责,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主平台、数字化改革主阵地作用,围绕高标准打造增值式政务服务环境,强力推进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与提升行动,持续擦亮营商环境最优市“第一窗口”金名片。李强总理在杭州调研考察时对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办不成事”专窗实行兜底办相关做法给予肯定。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示范政务服务中心,并被评为杭州市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集体;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得杭州市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工作集体嘉奖,连续第六年荣获“年度全国十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级)”,连续第十二年荣获中国政府采购“年度创新奖”,并首次获评年度优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一、坚持数智思维,以改革创新提升政务环境

承担市放管服办职责,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改善部门服务,努力提高办事效率,以政府数字化改革,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1.牵头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根据省、市“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部署,组织20家专项改革牵头单位联合编制《杭州市全面优化提升政务环境2023年度工作要点》,推出四个方面56项重点工作,组织推选年度重点事项,推荐改革创新案例。组织相关市直单位及余杭、临安两个区开展专项督查,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深化。组建政务环境专项小组,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及时做好任务交办、协调督促、总结评估等工作。2023年9月下旬,代表杭州参加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十七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

2.深入推进高质量“一网通办”。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2.0平台全覆盖,161个事项跨省通办,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全市域“一网通办”,年度依申请政务服务高质量“一网通办率”位居全省前列。

3.全面推广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应用。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在政务、商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助力实现279项涉企事项“一照通办”。在企业开户、银行贷款领域,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试点机构涵盖各类型银行序列,银行端电子签章技术应用覆盖面较改革前增加近30%;公安证件照片“一窗通拍、全域应用”跨警种、跨部门累计调用近7.6万次;交通运输电子证照除政务服务跨部门应用外,还广泛应用于投保及理赔、加油站加油优惠,社会化应用领跑全省。全市档案馆实现24小时内档案电子出证服务。目前,杭州已归集电子证照413类1054种,累计调用达1.83亿次;完成省市电子印章平台对接工作,市级平台本年新增发放企业印章44.7万枚、个人印章2433枚。

4.深化投资项目长效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三色预警”工作机制,以“三个主动服务”“三方联动”审批,抓好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工作,持续深化我市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和中介服务工作。积极推动拿地即开工、全生命周期代办等服务机制在全市层面的推广与应用,开展助力经济“开门红”专项服务行动,围绕服务重点项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四大类25个。2023年共服务代办项目191个、总投资额约1407亿。打造移动审批车“行走中的办事大厅”品牌名片,以重大投资项目、老旧偏远小区、特殊群体和人流集中场所为服务重点,每月常态化发车,累计开展上门联评联审联办及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143场次。

5.开展涉企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提质专项行动。牵头编制涉审中介专项行动目标任务“三张清单”,推动专项治理行动。通过发布年度涉审中介诚信名单和季度评价公告,改造升级中介网中介目录星级管理、诚信机构展示、评价数据库等模块,开发涉审中介多维评价评分应用模块,加强中介评价结果应用,推进我市涉审中介机构法治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网上中介超市中介优选(竞价交易)功能,目前共入驻中介机构1299家、优选系统竞价项目865个。

6.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新路径。根据刘捷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中心”建设要求,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增挂“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牌子,于2023年8月底完成大厅一期优化改造,首批进驻增值服务事项142项,形成24项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人才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国际商贸服务、慈善共富等增值服务。同时,通过迭代升级24小时自助服务区、优化“启航工作室”、强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现场调解消化问题能力、拓展“上门办”“预约办”范畴、打造“行走中的办事大厅”等举措,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超预期的优质服务。市本级“一中心”专区运行以来,累计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4万余次;全市各级“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共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560余件,现场投诉率同比下降37.55%。

7.积极创建全省示范政务服务中心。根据省委改革办部署要求,研究制定了我市创建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全市示范中心创建工作;对照《市、县示范政务服务中心自评表》5大类46项评选内容,逐一梳理、补齐短板,切实抓好市本级各项创建工作落实。市本级、萧山区、钱塘区政务服务中心以及14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荣获全省示范中心称号。

二、坚持治管结合,以整治规范优化招投标市场环境

围绕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实施到位、制度到位、监管到位、打击到位等“六个到位”要求,牵头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与提升行动,成效明显;强化数字赋能,持续优化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保障水平,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保驾护航。

1.扎实推进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与提升行动。牵头推动“一办五组”实体化运作,强化工作联动,建立联席例会、政策研究、工作联动、督查通报四项工作机制,制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将7项任务细化分解为32个具体工作举措,以工作项目落实推进。召开各类工作会议50余次,破解痛点、堵点问题70余个;编发《工作通报》48期,定期通报工作动态,宣传创新举措;研究制定规范性文件13个、指导类文件(通知)10个,对市场主体、全链条监管、数字智治等方面创新管理手段,强化制度规范,统一规范了限额以下小额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标准不断升级、数智应用不断创新、震慑效应不断扩大的阶段性工作成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刘捷和市长姚高员分别予以批示肯定。

2.全力推动重点重要项目招投标提速增效。积极开展“党建联建促发展 服务项目办实事”系列活动,建立市区两级“1+13”协同服务保障机制,坚持“需求牵引、首要保障、快速响应、全面联动”要求,通过构建工作专班,实现重点重要项目对接“无缝隙”;落实全程应急保障,助力项目落地“快准稳”;开展市区联动,探索实现项目交易“高效率”;强化数字引领,树立行业服务“新标杆”,全力保障重点重要项目招投标提速增效。全年全市对接服务各类重点重要项目513个,其中市重点计划项目134个,动态服务保障项目379个。

3.深化拓展全流程数字化交易。实现与山东、河南、北京、上海等国内13个省、市数字证书CA跨区域互认,率先完成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六城市数字证书CA互认试点,全年通过数字证书CA互认参与我市工程建设电子招投标项目的外地企业达31.26万家次,占参与企业总数的34.15%,参标项目2954个,大幅降低了外地企业投标成本,获得国家发改委法规司来信表扬。全市累计开通数字直播间28个,覆盖市本级和13个分中心,全年完成数字直播1420场次,为39.8万家企业提供“全程直播、全网监督”的阳光服务,获得2023年度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科技成果大赛三等奖。深化拓展“1+N”远程异地多点评标,率先建成全省首个省、市、区(县)立体多级贯通的远程异地多点评标体系,联合温州、宁波等省内城市和山东烟台、合肥包河等省外地市持续探索跨区域远程合作模式,全年全市累计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60个,其中市域项目62个,跨市项目292个,跨省项目6个。并取得国家版权局审核认定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迭代升级阳光交易智管系统,从分析展示、智慧服务、信息预警三大维度,展现市场开放程度、市场服务能力等15屏29项功能,动态提供招标人异常关联、投标人抱团、专家评审倾向等疑似违法违规行为线索源,提供疑似线索流转13批次,累计数据366万余条,大幅提升行业监管数字治理能力,获得2023年度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科技成果大赛三等奖。

4.强化全市交易平台统筹管理。加强区、县(市)业务协调,修订2023新版服务规则制度汇编,推进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人员退出评标室全市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市交易秩序。通过完善管理工作机制,强化投标保证金管理,全年退付4032笔,退付金额4.46亿元,退付完成率100%。指导区、县(市)拓展专家评审费转账支付项目类型覆盖范围,全年涉及评标项目4944个,评标专家2.24万人次,转账金额2323.34万元。迭代升级数字见证系统2.0版,市本级和11个区、县(市)分中心已推广应用数字见证管理。

三、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联建牵引平台跃级蝶变

作为全市首批党建联建试点单位,构建“1+13+N”全市审管系统党建联建矩阵式格局,以党建为牵引,持续推动全市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

1.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想提升与工作推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结合年度重点,梳理8个调研课题,办党组带头开展调研24次,其中蹲点调研16次,发现问题7个,转化调研成果8个,建章立制19项,形成并巩固系列做法,推动全办工作向前迈进。高度重视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结合主题教育检视整改要求,针对巡察反馈的12个方面36个问题,研究制定98项整改措施,建立工作闭环机制,以项目化推进问题整改销号,至年底所有问题均已整改到位完成销号,建立完善相关制度32项,实现问题整治标本兼顾。

2.市区合力联动改革攻坚。牵头与各区、县(市)及西湖风景名胜区审管办(行政服务中心)签约第二批17个联动攻坚项目,其中有10个项目聚焦经济翻身仗,2个项目聚焦亚运攻坚仗,5个项目聚焦夯实基层基础,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如上城区率先实现首批162名“行政办事员”持证上岗,实现窗口持证上岗全覆盖;萧山区政务服务“数智化”标准化项目获批第九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桐庐县开展“护航亚运•赛马桐行”系列活动,全力打造党建+政务服务“六型”新品牌;西湖风景名胜区组建三级“亚运领跑 红色领航”“跑小西”服务队,创新搭建环西湖政务服务推广体验平台。

3.服务亚运展现平台风采。在审管系统开展英汉双语学习、窗口服务文明、社交、急救等专题培训,熟悉掌握亚运通识,滚动播放亚运宣传视频,为迎接杭州亚运和文明服务的提升做好准备。举办“红色领杭•奉献亚运”全市审管系统主题宣讲展演活动,展现审管人积极向上、克难攻坚、坚守奉献、文明有礼的精神风貌,新华网、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都市快报等相关媒体相继报道。全力保障亚运项目招投标提速增效,全市累计成交亚运项目3031个,成交金额708.50亿元,平均节资率16.34%。

4.持续推进平台队伍建设。修订完善《“两中心”窗口考核办法》,优化评优评先机制,融合推动“行政办事员”队伍建设,窗口考核新增“每月之星”梯度性激励机制及年度“优秀行政办事员”评选,全年共评选出 356 位“每月之星”,其中行政办事员 228 人。加强效能监督检查,支持效能监督员累计开展监督检查13次,发现问题101个,并及时核实处理;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截至12月底,全市累计办件评价1219.6万件,其中78个差评全部开展回访并按期完成整改。关心关爱窗口人员,组织窗口编外人员300人次参加疗休养,增强平台归属感和凝聚力。

5.实施一体化专题化常态化宣传。联合杭州之声开辟《审管加速度》短音频专栏,创新推出数治政务员“审点芯”,定制专属图片(视频)彩铃,不断提升杭州政务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落实“窗口树形象 服务展风采”文明服务专项行动部署要求,连续3年开展全市审管系统“双优”选树活动,今年共产生“优秀窗口”“优秀人物”各20个。